登录 | 注册

全国政协委员田静:匠心筑梦 深耕非遗保护和传承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3-04 浏览次数:

“窑尚美术馆自去年建设竣工使用以来,已经接待近万名师生前来参观学习。春节期间,还有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对紫陶之美赞不绝口。”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云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激动地表示,“这让我看到了非遗传承的希望,也激励着我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为文化传承发展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田静认真梳理着过去一年的调研成果及履职心得,精心完善提案。

田静表示,自2018年履职全国政协委员以来,她始终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多次到省内外各地,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交流,倾听传承人的期盼和诉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是人,而困难在后继乏人。”从事紫陶技艺保护传承20多年来,田静深深地感受到,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就需要更多人参与其中,让文脉得以赓续。

   早在2009年,田静就开设了公益培训班,免费为乡村青年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培训课程。2018年,她又成立了“田静紫陶技能传习中心”,为返乡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并学习传统技艺。2024年,随着窑尚美术馆的对外开放,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来,为“紫陶+”融入现代生活提供了有效途径。

田静开展技能培训 图源:红河州融媒体中心图库

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非遗,田静深感欣慰。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让非遗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她的使命与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田静 图源:新华社

播撒非遗种子,静待花开满园。今年全国两会,田静依旧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当务之急是加强传播,让那些静水深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被更多人知道。”她表示,将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传承非遗、赓续文脉。

记者手记

29年来,田静匠心雕琢整理出的“淘泥十二炼”“成型七十二技”“冶陶二十四法”,108道工序环环相扣,用完整的工艺流程,让建水紫陶这一千年技艺,焕发了新的光彩。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田静坚定而执着地奔走在让社会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路上。她以非遗为支点,以美育为突破,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接过非遗传承接力棒,守护非遗传承文化根脉,构建多元化非遗保护传承格局,实现非遗保护传承队伍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