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以“名陶荟萃耀古城、创意未来兴陶都”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四大名陶展(4+N)活动在建水开幕,来自江苏宜兴、广西钦州、重庆荣昌、云南建水等地的119名陶瓷名匠、大师齐聚一堂切磋交流制陶技艺,共襄陶瓷产业发展大计。


本次活动于9月27日至10月8日在建水举行,为期12天的时间里展出300余件从全国七大陶瓷产区征集的陶瓷精品力作。其展品类全、层次高,是一场精彩纷呈的陶瓷盛宴、文化盛会、合作盛典。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名誉副理事长傅维杰介绍,(4+N)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其中,4是指原有的中国四大名陶产地,N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参展范围、丰富参展内容,来自全国的黑陶产区、广东石湾陶和贵州牙舟陶就参加了此次活动。今后,会有更多的其他品类的陶加入到活动里。


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制陶专家、大师汇聚一堂切磋交流制陶技艺,来自紫陶行业、学校的工艺美术大师、在校学生、传承人、民间工艺师等选手,围绕陶瓷造型技艺、陶瓷装饰技艺两个方面展开技能比拼、亮出绝技绝活。在比赛现场,选手们聚精会神、小心翼翼的处理着手中的作品,他们精湛的制陶技艺也吸引了众多陶艺爱好者驻足观看。而在精品展示区,一件件精美的陶艺品不仅让来宾享受到视觉盛宴,更感受到各地名陶所带来的文化滋养、地域特色和技艺风格。广东佛山的来宾陈艳浈感慨道:“活动丰富多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能来参加此次活动真是一件荣幸的事。观摩了解了建水紫陶的制作技艺后,我觉得‘无釉磨光’ 真神奇,这是我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制陶技艺。”


目前,紫陶已成为建水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经贸交流、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本次活动的开展,是建水县“以陶为媒”的生动体现,通过与各大陶瓷名产地的产品交流、陶瓷行业从业者的切磋交流,进一步拓宽了合作领域、深化了合作层次,推动建水紫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建水紫陶发展得很快,既保留着自己的传统,又不断创新,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名誉副理事长傅维杰给予建水紫陶高度评价。建水县紫陶协会会长李立华也自豪地说:“今年,我们参展的100件建水紫陶作品各具特色,都很有代表性。近几年,建水紫陶蓬勃发展,人才辈出,有一批老艺人继续制作传统器物,传承建水紫陶传统制作工艺,也有从院校毕业的年轻后辈设计与创作新兴的紫陶产品,他们的作品风格层出不穷,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建水紫陶始于清末,源流却十分久远。1982年建水龙岔河西汉古墓出土的陶片,1988年从建水燕子洞古人穴居遗址出土的陶饰、陶坠、陶片,展示了距今4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建水已经出现古老陶艺。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

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成熟于民国中晚期,因产于云南省建水县,传统产品呈色赤紫而得名,建水县临安镇碗窑村是唯一原产地。

建水紫陶传统制作工艺可分为六大工序:泥料制备、手工拉坯、湿坯装饰、雕刻填泥、高湿烧制、无釉磨光。建水紫陶是文人与工匠结合,在传统陶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雕刻、镶嵌、石料打磨等其它工艺,通过对泥料、装饰、焙烧、打磨工艺的创新改良,粗料细作而形成的一种特殊陶艺,其陶质和艺术表现力对各种文化形态具有十分广泛的兼容性,文化特征十分突出。


建水紫陶因艺而珍,其品质温润如玉,光洁如镜,声清如磬、质硬如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产品无铅、无毒,可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和建筑领域;因文而雅,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以陶为纸,可根据不同器形对中国传统的诗文、字画、篆刻艺术或西方绘画、装饰艺术作再次创作而成为一种独特的陶艺传载于世。

1932年,建水紫陶远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首次亮相便荣获了博览会美术大奖。1953年,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近年来,建水县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紫陶产业发展保护条例》,以人才紫陶、双创紫陶、金融紫陶、智慧紫陶、文旅紫陶、诚信紫陶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文旅融合、文产城融合发展。擦亮“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两张靓丽名片。建水紫陶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2019年底建水紫陶实现年产值34.06亿元。全县登记注册的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1631户。建水紫陶文化产园区于2017年10月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2019年7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创建资格。2019年9月建水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命名为“中国紫陶之都”。

建水紫陶产业如雨后春笋,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在未来 5 至 10 年之内,建水紫陶产业将打造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和全省的骨干文化产业,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链延伸,形成相关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全力打造建水紫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部署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建水紫陶文化产业亮点,完善建水紫陶产业相关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以紫陶特色文化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城市、文化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以紫陶产业园区和建水古城为核心的产业集聚互动与创意生活体验,创新拓展多元业态,促进紫陶产业优化升级,力争到2030年,建水紫陶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以上,产值突破1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