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建水县融媒联动 让“红色”成为古城最鲜亮的底色

来源: 发布日期:2021-12-30 浏览次数: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建水县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媒体融合联动传播优势,通过电视、报纸、APP客户端、微信、头条、抖音等开设专题专栏,创作图文、短视频、云宣讲、网上展馆等,让党史学习形式丰富起来,让红色党课生动起来,让红色底色鲜亮起来。

  开设专题专栏打造红色阵地

  紧扣中央、省州县安排部署积极在“一台一报一端一微站六号”(一台“建水新闻”,一报《建水时讯》,一端“古城建水”APP客户端,微站“直播建水”,六号“古城建水”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头条号、快手号、视频号、学习强国融媒号)建水融媒矩阵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史百年天天读》《我为群众办实事》《主播进校园“红色星火耀建水”》等党史宣传教育专题专栏,及时转发刊载中央省州主流媒体文章,立体展示百年大党的风华正茂、凝聚红色因子的建水故事以及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学党史、跟党走的生动实践和精神风貌。截至目前,建水县党史学习教育推进情况及经验亮点宣传报道1200多条次。

  利用全媒体全方位营造红色氛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县融媒体中心强化议题设置,多点发力,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报道各乡镇、各部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果,推出了一批紧扣主题、易于传播、互动性强的融媒产品,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坚持媒体平台联动、线上线下互动、长视频短视频结合,推出和用好可视化教材,为全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与此同时,还创新学习教育形式,采用融媒交互技术,为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青少年打造生动、便捷的党史课堂和新闻资讯“加油站”。比如:精心策划制作的融媒互动产品“千年古临安 红色基因永流传”红色革命史迹网上展馆,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重访建水现存的25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遗迹及2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我们身边的党史,目前访问量已有10.1万人次。并组织开展全媒体主播进校园“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色星火耀建水”党史宣传教育直播活动7场,切实让党史学习教育“飞入校园课堂”,红色基因赓续相传。

  上下联动内外发力唱响红色旋律

  积极加强与中央和省州各级媒体平台的沟通联系,推送全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和亮点,推动各乡镇、各部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升温”,掀起热潮。如:建水县把本土红色资源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将家门口的建水县建南区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纪念馆、“滇南小抗大”建民中学等5个红色基地变成党员群众的“红色课堂”,在城区、城西、城南推出“红色旅游”路线,以“红色引擎”引领乡村振兴,打造“红色阵地”……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快递员”,不断创新宣讲模式将学习地点向庭前院内、田间地头延伸。把我为群众办实事“置顶”,围绕“五项重点任务”,通过全面摸排、细致梳理,弄清群众急难愁盼,党员干部开列“干货满满”民生实事清单……一件件实事好事,一篇篇新闻报道,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党史学习教育的“建水成绩单”。

  立足实际挖掘资源弘扬红色文化

  围绕“红色主题”构思创作,挖掘建水红色资源、红色故事,通过视频、图文等多种方式打造融媒体产品,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宣传红色文化。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县融媒体中心制作了“党史百年天天读”微课堂、微视频180多期,拍摄了建水版《唱支山歌给党听》MV、《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宣传视频、“感党恩诉衷情”故事汇视频、“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视频。在建水版《唱支山歌给党听》MV中,歌曲以《唱支山歌给党听》开腔,引入建水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融合当地彝族音乐沙莜腔歌唱特点,汇集县内多个民间音乐曲牌。老歌新曲别样红,成为边疆人民广为传唱的红歌经典。该片以云南第一古桥——建水双龙桥、城市新地标——五龙湖和云端上的哈尼山寨——坡头乡黄草坝村为拍摄地,人景交融,相映成辉;主题短视频《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则以朱德总司令与云南建水的不懈之缘开篇,通过母女对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认识和理解,徐徐展开红色因子代代传的建水革命历史画卷。来自各行各业党员代表以“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初心,以“一句对党的真情告白,践行对党的一生承诺”,深切表达建水人民“永远跟党走,逐梦新时代”的理想信念。

  策马扬鞭正当时,砥砺奋进创新篇。建水县融媒体中心继续以“守初心·传党音·聚民心”为党建主题,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要抓手,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担纲主流舆论“风向标”,打好政策解读“组合拳”,敲响舆情热点“定音锤”,做好引领思想、回应民意的“瞭望者”,为奋力开启建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强的舆论支持。

 

 

  建水县融媒体中心   陶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