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馈问题内容
督察报告指出:云南部分“两高”行业产能控制不力,单位GDP能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前三季度未完成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进度目标,2021年一季度能耗强度不降反升,国家发展改革委向云南省分别发出一级预警和提醒,督促云南省进一步加大能耗双控工作力度。
牵头单位:县发展改革局
责任单位:县工商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建水分局、县应急局、县统计局
整改目标: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行业节能低碳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能耗和排放达到国家强制标准。
整改时限:2023年年底
二、整改措施
1.按照省州节能工作要点,压紧压实能耗双控目标责任,确保完成年度能耗双控目标任务。
2.2021年10月底前,对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行业存量、在建、拟建“两高”项目进行全面逐一梳理排查,对违法违规用能和排放行为依法给予坚决制止,并建立动态化清单管理机制。
3.对全县工业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挖掘企业节能潜力,推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持续下降,推进工业绿色化改造,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4.对能耗和排放达不到国家强制标准的项目,依法责令限期整改,对逾期不治理或者经限期治理没有达到要求,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业整改。
5.积极推进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低碳改造,推进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组织实施一批节能低碳改造示范项目,加强工业企业节水能力提升建设。积极开展年度节能和环保执法,确保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落实落地。
三、落实情况
1.制定印发《建水县2021年节能工作要点》(建发改资环〔2021〕3号)《建水县“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建政发〔2023〕12号),明确责任抓好节能工作。2021年,全县单位GDP能耗下降8.1%,完成州级下达的目标任务。2022年,单位GDP能耗下降0.2%。2023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9.7%。
2.一是对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行业存量、在建、拟建“两高”项目进行全面逐一梳理排查,根据省工信厅、生态环境厅确认,建立项目清单,对7户存量“两高”企业按月调度,并通过云南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报送。同时摸排形成本地区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企业能效调查情况表,并动态更新。二是针对“两高”项目节能审查违规问题进行整改。对云南群星化工有限公司、建水正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按要求实施关停整改,完善相关手续后方可继续组织生产。2022年5月11日,云南群星化工有限公司2万吨/年高锰酸钾搬迁改造项目、正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5万吨/年二次物料综合回收利用项目取得州发展改革委临时节能备案,完成整改。
3.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系统性节能诊断服务,促进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2021年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企业3家,2022年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企业2家,2023年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企业2家。2021年、2022年建水县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13.30%、0.9%,完成州级下达的进度目标。2021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16.3%。
4.经梳理排查,建水县辖区内暂未发现“淘汰类”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及产能,我县规上工业企业项目能耗均达到国家强制标准。
5.一是制定了《建水县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实施方案》,重点推进云南云铝涌鑫铝业有限公司铝电解铝液综合交流电耗≤13350千瓦时/吨节能新技术集成创新应用示范、基于大数据驱动的电解铝绿色节能新技术研究及生产全流程一体化集控、红河州紫燕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篦冷机系统升级改造等项目,推动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二是开展节能监察。2021年度完成现场专项节能监察2次。2022年度完成书面节能监察任务2次,完成现场节能监察任务7次,2023年完成现场节能监察任务1次。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节能形势分析。根据“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目标和经济增长合理预期做好用能预算,动态调整重点用能单位和“两高一低”项目清单、节能审查实施情况清单,定期开展新增能耗需求预测分析。确保完成能耗强度下降目标任务。
(二)加快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一是严格执行节能审查,把好项目能效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落实能源消费等量或减量替代相关要求。科学评估拟建项目,优先支持能耗强度低、有利于产业链延伸、能源保供、新兴产业发展项目。二是开展重点行业节能减碳改造,推进云南建水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引导涌鑫、紫燕水泥等高耗能企业节能减碳改造,提高能效水平。三是健全能耗监测和使用管理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大力推动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为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能源日常监控管理、开展能源审计、能效对标、节能改造等提供支撑服务。
(三)加大宣传力度。用好线上、线下各种媒介,组织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积极推广先进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和典型案例,引导全社会深入践行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