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法治政府建设
  • 索引号
    jsxrmzf/2025-00332
  • 发布机构
    建水县人民政府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5-03-21
  • 时效性
    有效

建水县政务服务管理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2024年,县政务服务管理局紧紧围绕依法治县工作目标,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积极推进法治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现将县政务服务管理局 2024年依法治县工作报告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做好建水营商环境品牌推广应用,加快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建水经验”,不断赋予“上善建水”“一家人”一流营商环境新内涵,县级政务服务大厅施行“四做到六不让”(“四做到”:做到按时到岗、挂牌上岗,做到热情大方、服务有方,做到用语规范、岗位示范,做到精神饱满、工作圆满;“六不让”:不让群众受冷落、不让办件被耽误、不让服务出差错、不让工作拖后脚、不让审批有失误、不让窗口被投诉)的服务承诺,让“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成为政务人的鲜明品格。二是精简办事流程。落实审批服务提质增效“五减一优”专项行动,对32个部门1114个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流程进行清理简化,全力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效率和水平,做到利民惠企,真正为企业和群众减负。三是推行高频事项网上办。督促各部门将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办理,推动实现“一网通办”。全年全县纳入政务服务平台事项1114项,全程网办率95.87%。承诺办结时限压缩率80.04%,最多跑一次98.56%。即办件达57.50%。四是畅通受理渠道。畅通“信、访、网、电”四位一体投诉渠道,倒逼服务质量提升。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好差评”评价器,受理群众诉求、全程跟踪督办,为疑难事项提供兜底服务,全年好评评价5.34万个,好评率99.99%,无办件差评事项;“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受理办件5003件,已办结4815件,188件正在受理中,办结率为96.24%。五是“自助办”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设立自助服务区,建立标识,将涵盖税务、司法、医保等领域24项业务的自助终端整合摆放,为群众企业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全年群众自助办件5.9万件。

(二)聚力“清单”制度体系建设。一是按照“重心下移、权责一致和按需下放”的原则,梳理公布《建水县2024年动态调整乡镇行政职权事项清单》,共调整取消基本目录中乡镇法定其他行政权力4项,收回2023年版赋权目录中11项行政职权,新增下放赋权4项行政职权。二是14个乡镇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承受能力“点菜要权”,县级各行政主管部门赋予乡镇行政职权分别为临安镇77项、曲江镇、甸尾乡等13个乡镇均为84项。三是梳理完成14个乡镇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其中,临安镇权责事项共8类159项,曲江镇、南庄镇等13个乡镇权责事项均为8类166项,14个乡镇行政职权对应“责任事项”共计16040项,对应“追责情形”共计12453项。

(三)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推进法治建设,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完成“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认领、指派、完善、主题发布等工作,摆放办事指南及办事流程,建立帮办代办主动服务机制等。全年26个“一件事”主题事项开展办件17168件。同时,结合建水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在稻田公园设立“室外婚姻登记服务点”,实现“线上预约.周四接办”服务。

(四)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宣传。一是围绕每年“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开展“4.15”全民国家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等精神。二是12月1日至12月6日组织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带领干部职工参加“红河州宪法知识线上答题活动,组织志愿者在政务服务大厅开展“宪法在你身边”法治宣传活动,引导办事群众树立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

(五)着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一是充分利用政务服务大厅LED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实现窗口人员普法学法常态化。二是法治文化与廉洁文化相融合。把党内法规宣传纳入主题党日活动,全面开展《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同时把法治文化融入清廉机关创建、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强化法治意识,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六)依法依规交易助企业减负。一是牢固树立依法依规交易理念。积极营造依法交易的良好氛围,利用集中宣讲、培训等形式加强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全面提高各方交易主体依法交易的思想认识和依法办事水平。二是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自2024年5月1日起,严格执行《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全年交易中心完成进场交易项目378个(其中主场项目70个、客场项目308个),实现交易额150695.50万元,节约财政资金1646.55万元、节约率1.16%,增值资金5654.04万元、增值率132.06%。三是推进“信用+招投标”为企业减负。在招标文件、招标公告中,将投标主体信用问题列为准入资格条件。全面推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保函”服务,有效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全年为298家次投标企业释放投标保证金2278.73万元。县级“电子卖场”承诺制入驻供应商45家,审核商品1208 件,上架商品704件,成交金额1193.62万元。

二、2024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一是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会议精神等纳入局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将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纪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论述,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等,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法治政府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全年党组会第一议题学法3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1次。二是开展法律法规学习。结合政务服务实际,通过支部党员大会、主题党日活动、干部职工会等将涉及本部门的法律法规、最新政策等内容作为学习重点。三是开展警示教育。全年干部职工会通报学习相关违纪违法案件9次,开展节前廉政提醒5次、法治教育3次,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始终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以法律法规为判断标尺和行为准绳。

(二)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和法律顾问制度。一是严格依法决策程序。全面落实党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严格执行局党组会议事制度、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党组议事规则、重大行政决策前组织专题学法,相关问题提前咨询公职律师,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二是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聘任我局通过司法考试且取得律师资格证的张燕副局长担任局公职律师,在规范性文件制定、规章制度起草等过程中充分征求公职律师意见和建议,做到事前防范法律风险、事中法律控制。

三、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部分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还需不断提升。少数干部职工法治意识不强,存在重业务、轻学习,重形式、轻实效现象。

(二)宣传方式有待创新。法治知识宣传方式较单一,未能有效地将法治政府建设与业务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导致法治宣传成效不够明显。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持续加强法治教育。进一步加大对干部职工的法治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深入学习宪法、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增强干部职工的法律素养和业务水平。

(二)丰富法治宣传形式。创新宣传方式,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宣传效果。

(三)持续加快政务服务工作法治进程。一是依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按照“按需赋权、依法赋权、精准赋权”原则,协作推动园区赋权事项、乡镇赋权事项有序运行并取得实效。依法依规做好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公布工作。二是依法推进政务服务工作提质增效。按照“应进必进”要求,扩充优化政务大厅窗口设置,稳步推进大厅办事“只进一门” 、网上办事“只进一网”、掌上办事“只进一端”、自助办事“一机办理”、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等办事“五个一”服务;创新推进“集成办”“承诺办”“跨省办”“免证办”,实现网上大厅与实体大厅资源整合、设备集成、线上线下联动,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推进“一网通办”,稳步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事项服务质效。秉承“群众利益无小事、服务满意无止境”工作理念,以县级政务服务大厅建设管理为重点,严格执行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不断强化制度考核结果运用;以乡镇、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一体推进县、乡(镇)、村(社区 )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持续拓展政务服务深度和广度,让政务服务更优更便民、办事群众更舒心。坚持“有诉必理、有理必果、快速反应、取信于民”的原则,强化协作联动,不断强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派件准确率,确保第一时间回应群众、企业诉求,努力搭建起政府与企业、群众“连心桥”。三是依法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围绕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工程建设项目远程异地评审工位“大循环”,深入推进“政采云”电子卖场在线询价、反向竞价功能运用,打造公平竞争交易环境;继续严格落实《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进一步强化进场交易项目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刚性约束,把好项目“进场关”。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严格评标区封闭管理,强化场内电子见证服务管理,落实常态化巡检机制,确保进场交易行为动态留痕、流程可溯、责任可纠。持续降低招标投标交易成本,严格执行鼓励减免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等相关要求,深入实施“两禁止两取消一推行”等改革举措,不断降低交易成本,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