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jsxjytyj/2024-00002
-
发布机构建水县教育体育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4-10-15
-
时效性有效
建水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县政协第116号提案的答复
县政协教社委:
你(们)在政协建水县十二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推动建水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的第116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状
全县纳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的学校数:初中18所、小学61所、教学点106所。在32项评估指标中,除社会认可度在评估当年进行测评外,达标24项,未达标7项。重点评估的“资源配置”7项指标中,达标4项。
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措施
(一)统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加快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基本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差距,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机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二)多措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开展“县管校聘”工作。整体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和校长职级制改革,有效破解职业倦怠难题,将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二是强化教师资源配置。定期补充中小学教师,新增教师向紧缺乡镇和农村学校倾斜。近三年共补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423人,其中418人补充到农村学校。三是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每年不少于72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加大骨干教师培养认定力度,共评审认定县级学科带头人254人,骨干教师1078人。四是健全教师保障机制。强化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教育、引导和鼓励乡村教师扎根农村,关心支持乡村教育,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良好风尚。
(三)纵深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贫困家庭子女入学政策。二是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改变以学科分数作为教学质量唯一评价标准的现状,努力构建学生多元评价体系。三是深化学校现代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健全学校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断提升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
(四)全面优化义务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优化学区布局。统筹考虑现有教育资源状况、地理环境、交通条件、中小学服务半径、建设标准和教学保障能力等因素,加快中小学校点布局和建设进度,合理优化学位配置,化解城区就学压力。新建青云小学,改扩建红庙小学、杨家庄小学等小学,增加义务教育学位2000个。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提升改造建设项目,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23.8万平方米、运动场10.75万平方米。
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的成效
在32项评估指标中,除社会认可度在评估当年进行测评外,达标24项。重点评估的“资源配置”7项指标中,达标4项。纳入“资源配置”评估的学校中,小学有103所达标,达标率89.57%;初中有12所达标,达标率66.67%。分别比2022年提高了54.04%、61.11%。小学校际差异系数由2022年的0.711降至0.367,初中由0.588降至0.238。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优化义务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加快古城片区、青云片区、临安新区、高铁新城中小学校点布局和建设进度,合理优化学位配置,化解城区就学压力。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完成各学校音乐、美术室达标建设。
(二)逐步化解“大班额、大校额”。持续规范招生管理工作,严把入学关口,合理确定每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具体招生计划。坚持严格审核学生转学材料,坚决遏制借转学变相择校的行为。严格控制城区学校大校额现象,对已存在的大校额学校学生“只减不增”。
(三)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并完善城区优质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捆绑考核、协同发展制度。加强初中学校教育教学教研管理,加大质量监测结果运用力度,全面提升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开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专项行动,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提供优质、足量、稳定的生源,全面夯实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基础。
感谢你们对我县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建水县教育体育局
2024年7月22日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符泓韬,7613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