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人大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000014348/2022-03386
  • 发布机构
    建水县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建文旅函〔2022〕12号
  • 发布日期
    2022-12-07
  • 时效性
    有效

建水县文化和旅游局对政协建水县十二届一次会议第121号提案的答复

白钰倩等委员:

  你们在政协建水县十二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打造乡村振兴“硬支撑”的建议》的第121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其中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各部门立足于职责职能,努力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打造乡村振兴“硬支撑”做出了不懈努力。 

  一、推动以“保护”为主的文化遗产传承。一是用活“古建筑博物馆”和“古民居博物馆”的丰富资源,实施了文物保护修缮及利用项目。全县已造册挂牌保护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总计有505处(其中国保10处、省保10处、州保25处、县保文物单位105处、文物点355处),居全州第一。全县先后共有33个村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十三五”期间,全县投入文物维修经费5000余万元对团山民居建筑群、指林寺、文庙及传统村落内低级别私人产权文物点等进行了修缮。同时,投资1980万元实施“拯救老屋行动”,修缮完成87栋民居。二是不断加强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全县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9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1项(其中3项正在公示中)、州级16项、县级60项。已命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225名(现存202),其中:国家级2名、省级22名(现存20名)、州级52名(现存39名)、县级149名(现存141名)。全县建有国家、省、州、县保护传承示范基地(点)45个。通过积极开设紫陶烧制技艺、彝族烟盒舞、铓鼓舞等多个传承项目非遗课堂、培训、举办大赛、非遗进校园等方式,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二、打造以“乡愁”为主的乡村特色美景。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团山村、新房村、马家营村),创建省级美丽乡村2个(团山村、新房村),州级美丽乡村29个,县级美丽乡村96个;成功申报森林乡村29个,创建省级卫生乡镇13个、卫生村124个;创建县级文明村105个、文明乡镇7个;州级文明村30个、文明乡镇5个;省级文明村8个、文明乡镇1个;国家级文明村2个、文明乡镇1个。县级以上文明村、文明乡镇占比分别为93.9%、100%。2022年以来,围绕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完成4个精品示范村和38个美丽村庄布点工作。充分发挥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优势,全力打造一批旅游特色村镇。西庄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录,被列入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西庄紫陶小镇上榜“中国最美50个特色小镇”;团山村上榜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结合两个特色小镇建设,累计投入10.2亿元,完成古村落停车场、旅游公厕、古村修缮与保护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工作。推进半山酒店项目建设,完成乡会桥楸野、栖云会茶庄园半山酒店建设并投入运营。积极推进以打造百年米轨火车体验文化廊道、泸江河生态骑行廊道为主的滇南最美乡愁之旅项目及泸江烟柳田园综合体项目。借助建水发达的现代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田园风光游、生活体验游、农事采摘游等农耕文化体验区。编制完成《建水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建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建水县泸江河流域整体提升改造全域开发项目总体规划》等各类总体性规划及碗窑村、新房村、红庙村等11个旅游特色村的概念性专项规划。将建水县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建水县农村村级文化礼堂、建水县村民小组文化活动小广场等一批文化事业及公共服务项目纳入了《建水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以汽锅鸡、烧豆腐、过桥米线、燕窝酥、狮子糕等建水百年传统美食点亮建水夜经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建水古城——翰墨诗书满城香”、央视10套《味道》栏目、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牛气满满的哥哥》等节目到建水拍摄,扩大了建水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三、发展以“紫陶”为主的文旅特色产业。将建水紫陶作为产业要素和文化要素植入建水临安古城、建水西庄紫陶小镇两个特色小镇,建成建水紫陶创意园、紫陶文化艺术中心、紫陶艺术体验基地、紫陶博物馆、紫陶百工坊、碗窑古村保护等项目,打造出紫陶街、蚁工坊等创新业态,形成创意设计、生产加工、文化传播的聚集区。全县共建立国家、省、州、县级生产示范基地、传承点等13个,培养紫陶烧制技艺项目传承人68名,汇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共34名,吸引外来创意设计及工匠创客近千名。建水紫陶被列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紫陶烧制技艺被公布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2019年建水荣获“中国紫陶之都”称号,2020年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获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版权示范园区称号,积极开展建水紫陶文化节、中国四大名陶展等节庆活动。“十三五”期间,建水紫陶注册登记生产销售业户从872户增加到1864户,紫陶产业年产值从11亿元增长到35亿元,实现年均增速33.56%。此外,成功打造了临安路、翰林街、小桂湖市井文化街、百工坊、紫陶街等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文化街区,并在各条特色街区打造百姓舞台,组织群众文艺演出活动,充分展示建水县文明历史和千年古城魅力。 

  四、建设以“惠民”为主的基层文化体系。近三年共投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资金700余万元,建成17个图书馆分馆、14个文化馆分馆和15个文化馆图书馆村级服务点,不断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效能。2021年,建成福东寺、崇正社区、紫陶园区3个庭院试剧场,小桂湖党群活动中心、崇正社区2个城市书房,朱家花园、文庙、团山、学政考棚4个4A级景区智慧书屋。2022年,将投入190万元新建临安镇干河村、西庄镇纪伍村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投入15万元,完成对西庄镇团山村、岔科镇白云村、岔科镇阿朋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提质增效。2021年以来,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等活动,已演出82场,惠及群众8万余人次;举办“彩云之南等你来”等夜间文化活动240余场;2021年,“彩云之南等你来”—我家红河(建水县)夜间群众文艺活动项目入选2021年云南省乡村文化振兴示范项目。 

  感谢你对我县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建水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6月25日        

 

  (联系人:唐春妮,联系电话:133204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