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项目行政许可信息公开
-
索引号jszsthjjjsfj/2025-00057
-
发布机构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建水分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5-06-10
-
时效性有效
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建水分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分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73-7626081、7626696(建水县政务服务中心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建水分局受理窗口)
通讯地址:建水县建水大道647号(建水县人民政府人大楼3楼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建水分局)
邮编:654399
项目名称 | 建水县面甸镇灰山采石厂50万t/a露天采矿扩能技术改造工程 | 建设地点 | 红河州建水县面甸镇闫把寺村委会 | 建设单位 | 建水县面甸镇灰山采石厂 |
环评文件类型 | 环境影响报告表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云南智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项目概况 | |||||
项目总投资400万元,矿区面积0.1267平方公里,建设生产50万吨每年建筑石料生产线,项目占地151135平方米,其中开采区112481平方米(其中禁采区49746平方米),加工区3511平方米,堆料区28350平方米,生活办公区6793平方米及配套水、电、路及卫生厕所等其他相关基础设施。扩建工程部分包含建设废气收集设施完善、破碎筛分车间封闭设施完善、初期雨水收集池、截排水沟等;其中环保投资为293.3万元,占实际总投资73.33%。 |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
一、施工期 1、生态环境措施 (1)植被植物保护措施 1)施工期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施工红线,严禁超计划占地,严禁施工人员砍伐、破坏工程占地区外的植被,严禁在征地范围外堆渣。 2)施工期工作人员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抓好临时用工人员的管理,不得随意使用当地活立木作为燃料,以防止发生滥砍乱伐。加强生产生活用火用电安全的管理,提高消防意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3)对施工表土进行集中堆存,施工完毕后用于生态恢复。 (2)陆栖脊椎动物保护措施 1)施工中尽可能降低噪声,以减少对动物的直接伤害。 2)工程区的有林地、灌木林地、荒草地是动物的重要小生境,施工期注意对占地区周边这些植被的保护,减少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破坏。 3)施工中加强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教育,对施工人员明确规定严禁猎杀野生动物。 2、大气环境防护措施 (1)防治措施 1)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施工区物料应加盖遮盖物,并加强洒水降尘措施,降低扬尘的影响; 2)建筑材料运输途中,运输车辆应放慢行驶速度且不得超载,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以防泥土洒落,减少起尘量; 3)施工场地定期洒水,运输车辆遮盖篷布,可有效防止扬尘,在旱季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频次; 4)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应及时清扫和平整,采取洒水抑尘、垫草席等措施; 5)加强施工机械、车辆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 6)厂房和设备焊接采用合格的焊条进行焊接。 3、水环境防护措施 (1)在施工场地内合理设置洗手和设备清洗点,在周边设3只50L的水桶对施工期废水收集,后全部用于项目内洒水降尘,不外排。 (2)根据施工的情况,在较为集中的区域周边合理设置截排水沟,设临时沉砂池对雨水收集沉淀后排放或回用,在较为分散的裸露地表区域合理在裸露地表周边设截排水沟,减小雨水对场地的冲刷,并采取在雨天时停止施工的方式减小雨水影响。 4、声环境防护措施 (1)采用低噪声设备; (2)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3)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保证其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4)运输车辆进入场地时,要限速、禁鸣; (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避免人为噪声的产生,做到文明施工。 5、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1)项目开挖的土方均可合理调配后回填,做到不外运; (2)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可回收的外售,不可回收的全部用于项目施工场地内填; (3)拟在施工场地内合理设置垃圾桶收集生活垃圾,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置; (4)开挖产生的少量土石方堆放于临时排土场。 二、运营期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植被植物保护措施 1)运营期应加强管理,矿山开采中须严格控制占地红线,严禁工作人员砍伐、破坏工程占地区外的植被,严禁在征地范围外堆渣、堆料等。 2)加强永久占地区周边植物的保护,对采区表土进行集中堆存,后续用于生态恢复;植被绿化宜就地采集当地植物的种子、幼苗进行种植,不能采用外来物种;植被恢复力求创造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条件,避免过于单一化和人工化,注意乔、灌、草的结合,植被恢复尽可能利用自然条件,包括土壤、种子,避免“园林化”恢复倾向。 3)对矿区开采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应按水保方案要求修建挡墙和截排水沟等;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矿区日常管理,确保水保措施完好运行,减少水土流失。 4)运营期应加强管理及对工作人员进行环保宣传教育,严禁相关人员随意砍伐项目区周边植被。抓好临时用工人员的管理,不得随意使用当地活立木作为燃料,以防止发生滥砍乱伐。加强生产生活用火用电安全的管理,提高消防意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5)建议矿山开采中对采空区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措施,对停止使用的采矿区应尽快覆盖土层进行植被恢复,避免采空区长期裸露。 6)矿山服务期满后应尽快进行覆土绿化工作,恢复采空区的生态环境。 (2)陆栖脊椎动物保护措施 1)采矿作业中尽可能降低噪声,以减少对动物的直接伤害。 2)工程区的有林地、荒草地是动物的重要小生境,运营期要注意对此区域周边植被的保护,减少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破坏。 3)对工作人员明确规定严禁猎杀野生动物,建立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奖励惩罚制度,对积极举报违法活动人员给以奖励和隐私保护,对于证据确凿的违法活动者给以严厉惩罚。 4)矿山服务期满后及时对采矿区以及其他相关区域进行绿化恢复,并在运输、施工中注意保护野生动物。 2、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堆料场新增三面围挡和顶棚覆盖设计,并在堆棚设置安装自动喷雾洒水管,在装卸和堆放过程中采用喷淋设施定期作业。临时排土场采用篷布遮盖,用原有1台雾炮机机1台洒水车洒水降尘; (2)加工场地破碎筛分区域使用彩钢瓦进行全封闭,仅物料进出口敞开; (3)加工区进料口设置有软管及喷雾头进行湿式破碎; (4)在破碎机、筛分机、打砂机出料口分别设置5个集气罩对粉尘收集,设1台风机引入1套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经1根高15m的排气筒(DA001)排放,排气筒设置监测采样平台; (5)依托原有1台雾炮机、1辆洒水车对运输道路及加工区空地区域进行洒水降尘; (6)员工食堂依托原有抽油烟机对油烟进行抽排; (7)定期维护布袋除尘设施、更换布袋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8)采区增设1套雾炮机,对爆破和开采进行喷雾降尘。 3、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办公生活区使用旱厕(10m³),无冲厕污水产生。食堂设1个1m³的油水分离池,生活区设1个5m³生活污水收集池;生活污汇入生活污水收集池后定期清掏做周边林地施肥不外排; (2)在项目采区地势较低的西侧设置1个120m³的采区初期雨水收集池,在运输道路、加工区建筑和堆料场周边设置截排水沟,对项目区内雨天地表径流收集至项目北角场区初期雨水收集池(140m3)沉淀后回用于生产或绿化。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夜间不生产; (2)在设置封闭彩钢瓦的基础上,加装减震垫; (3)加强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并对老化和性能降低的旧设备进行及时更换,以此降低磨擦,减少噪声强度; (4)加强运输车辆管理,合理安排运输时间,进出矿区车辆应安排在白天,禁止夜间运输;严禁车辆超速超载,经过村庄时禁止鸣笛; (5)开采平台开采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通过绿化吸收、阻挡噪声传播。 5、固废处置措施 (1)在设备用房内设1间10m2的独立房间作为危险废物贮存点,对加工设备维修产生的废机油进行收集暂存,危废间采取重点防渗措施及设置标识牌等; (2)沉降粉尘中布袋除尘器收集粉尘及加工车间沉降粉尘作为细料外售;产品堆料场沉降粉尘,沉降进入原料及成品进行回用。 (3)旱厕粪便定期请附近村民清掏用作农肥使用; (4)加工区和办公生活区共10个生活垃圾桶,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清运; (5)食堂设2个泔水桶对泔水收集,后按农业部门要求处置; (6)开采剥离表土堆存于设置的临时表土堆场。 6、环境风险防治措施 (1)设置1间专用危险废物贮存点暂存,使用专用桶收集后分类存放; (2)危废间内地面采取重点防渗措施(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10-7cm/s),废机油存放区域设置高30cm的围堰,设置环保标识牌; (3)采用双层柴油储罐,油罐周围采取重点防渗措施(等效黏土防渗层 Mb≥6.0m,K≤1×10-7cm/s),存放区域设置高30cm的围堰,设置环保标识牌; (4)针对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为了将风险事故率降低到最小,企业应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建水分局备案。 | |||||
公众参与情况 | |||||
无 |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 | |||||
拟审批意见 | 拟审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