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饮用水水源地专项行动专栏
  • 索引号
    20240919-185322-682
  • 发布机构
    建水县人民政府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8-05-18
  • 时效性
    有效

建水县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第一章 划分依据

 

1.1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7)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4) 

  《云南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4.12) 

  《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1997.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1.2相关已经批准实施的规划

  《建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建水县人民政府.2006年3月 

  《建水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建水县水务局.2005年8月 

  《建水县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水县林业局. 

  《建水县“十一五”土地开发整理、建设项目简介》建水县国土资源局.2005年8月 

  《建水县“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建水县农业局.2005年8月 

  《建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办公室.1996年11月 

  《建水县甸尾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建水县甸尾乡人民政府.1999年6月 

 

第二章  背景分析

 

2.1自然地理概况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紧靠蒙(自)宝(秀)铁路中段。全县总面积3759km2,其中坝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 

  建水县地层比较复杂,除侏罗纪、白垩纪地层缺失外,其余地层均有分布。基底由元古界构成,元古界昆阳群山麓东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为厚逾万米的板岩、片岩及碳酸盐类浅变质岩系。其中碳酸盐岩厚近3000m,尤以大龙口组灰岩厚度最大,为432~1885m。出露于南部的元古界哀牢山群变质带,片麻岩厚度为5300m,夹透镜壮大理岩。其中阿龙组上亚组大理岩厚度达596m。自晋宁运动以后,沉积了厚达一万余米的巨厚沉积物,尤以上古生界和三迭系厚度最大,存在最广。 

  跃进——青云水库区域横贯建水县西北部,地处南盘江流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干湿季分明,夏季多雨,冬春干旱,夏季受大气环流的热带系统所支配而炎热多雨;冬季受温带环流系统及温带气团支配而温和少雨。区域内年平均气温 16.9~18.5℃,平均最高气温21.0~22.8℃,极端最高气温33.7~35.1℃,平均最低气温 10.7~11.8℃,极端最低气温-3.7~-2.9℃,年平均降雨量794.4~805.8mm,年平均蒸发量98.4~2206.8mm,蒸发量大于降雨量。每年5~10月为雨季,多年平均降雨日数126天。 

  保护区范围内主要分布砂岩、砾岩、石灰岩、玄武岩、页岩、白云岩、页岩夹石灰岩、白云岩夹粉砂岩、白云岩夹砂岩等。 

  水库流域由盆地、河谷、山地组成山地地貌类型,总体地势北高南低。据1982年《建水土壤》普查资料,流域土壤分属于黄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紫色土和水稻土五大土类。 

  流域内森林分布属以云南松为主的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区,森林覆盖良好。但由于村民生活习惯多以薪材为燃料,近年来植被覆盖率呈下降趋势。目前,沼气池在当地的推广有望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结构,从而降低对森林的过度利用。 

2.2 区域社会经济

  建水县历史悠久、古迹荟萃,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建水县辖8镇6乡,即县城所在地临安镇和曲江、南庄、面甸、西庄、青龙、岔科、官厅共8镇,以及普雄、李浩寨、坡头、盘江、利民、甸尾6乡,村委会和社区141个。2005年全县总人口499529人,非农业人口70217人,农业人口429312人。 

  2006年建水县域国内生产总值337867(当年价)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8.7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717元。增速高于全州1.91个百分点,在全省处于第24位,全州处于第4位。其中,第一产业83504万元,增长7.83%;第二产业120298万元,增长34.26%;第三产业134065万元,增长14.01%。秋收粮食播种面积338158亩,产量135093吨。县域工农业总产值410984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74091万元,增长22.17%;农业总产值136893万元,增长1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931万元,其中:县本级投资118114万元,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9688万元,增长15.3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3760万元,增长8.9%。农村经济总收入329522万元,增长16.75%;农民人均纯收入2473元,增长11.65%;乡镇企业总收入360963万元,增长12.46%。全县地方财政收入21110万元,增长17.25%;地方财政支出51175万元,增长21.39%。 

  跃进——青云水库汇水区地跨甸尾、西庄、李浩寨、临安两乡两镇,汇水区范围内有甸尾乡的跃进、甸尾、高楼寨、马黄田、铁所5个村委会、李浩寨乡的小旷野村委会及临安镇的幸福村委会,共7个村委会,47个自然村,总户数5605户,人口17792人。 

  靠近水库,对跃进水库环境影响最大的是甸尾村委会和跃进村委会,均属于甸尾乡管辖。甸尾乡目前以粮食生产为基础,烤烟种植、生猪饲养为主要经济支柱,水产养殖、冬早蔬菜共同发展;乡镇企业发展较少。2005年全乡经济总收入409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22.9万元。 

  2005年甸尾村委会人口有3452人,人口密度为199人/km2。跃进村委会有2362人,人口密度为68人/km2。 

  2005年甸尾村委会耕地面积2713.5亩,人均拥有土地0.79亩,人均占有粮食247kg,人均纯收入1627元;跃进村委会耕地面积1869亩,人均拥有土地0.79亩,人均占有粮食413kg,人均纯收入2080元。 

  建水县城现居住人口8万余人。县城驻地临安镇,海拔为1301~1360m之间。建水县城现日供水量平均为11000m3/d,自来水最大供水能力为2万m3/d,水量不足,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由于历史上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加上工农业生产也大量使用地下水,造成超采,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自1985年以来,地下水位已下降20余米。为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问题,现已禁止开采地下水,并对在用井进行封井,目前地下水水位回升。与此同时,农田使用水库水灌溉,城市普及自来水。 

2.3 水源地概况 

  建水县城镇集中式取水点在青云水库。跃进水库出水通过长28km的跃进高沟输入青云水库。跃进水库汇水区面积180km2,总库容5760.9万m3,正常库容3980万m3,是建水县最大的水库。水库周围环境植被覆盖率高,水质基本良好。跃进水库的年均总蓄水量为3809.1万m3,总供水量为953.1万m3,余水2856万m3。跃进水库出水通过两条渠道向下游输水,其中跃进高沟汇入青云水库。 

  青云水库汇水面积12km2,总库容380万m3,有效库容252万m3 。青云水库接纳跃进水库来水,经进一步的自然澄清,供给自来水厂。现阶段自来水厂供水能力为2万m3/d,水厂年供水量为474.5万m3。除供给城镇饮用水外,跃进水库、青云水库近期还承担着周围农田灌溉用水的责任。 

  跃进——青云水库水源保护区汇水区面积200.4km2。区内有7个村委会和47个自然村,平均人口密度8.9人/平方公里。水源保护区年降雨量794.4-805.8mm。补给水源旷野河年均径流0.23亿m3,区内还存在有年出水量0.12亿m3的山泉一处。 

  跃进水系具体情况:  

  (1)旷野河 

  旷野河是跃进水库主要河流。源于建水县李浩寨乡小旷野村马占户,自北向南于西庄镇团山小河口处注入泸江河,河长40.5km,海拔高度1740~1335m,最大流量81m3/s,最小流量0.014m3/s,多年平均流量1.1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3500万m3/a。 

  (2)跃进水库 

  跃进水库位于建水县城西北30km处的羊街小盆地旷野河峡谷口,属珠江水系,南盘江流域。水库正常蓄水位1541.57m,正常库容3980万m3,水面面积5.1km2,跃进水库流域面积180km2。水功能为饮用水源、灌溉用水、工业用水。 

  近年由于水库功能结构调整,水库灌溉用水逐渐减少,而城市供水量逐年增加。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跃进水库今后将作为建水城市发展主要饮用水水源地,以跃进水库作为供水水源的需水量近期将达到840万m3/a,到2020年年需水量将达到3267-3560万m3。跃进水库水功能将从以农灌为主逐步向以城市供水为主。 

  (3)青云水库 

  为跃进水库之并连的下游水库,通过人工水道(跃进高沟)与跃进水库相连蓄水,直线间距28km。库址距建水县城3km,坝高19.5m,库区集水面积12km2,正常库容252万m3。 

  (4)跃进高沟 

  跃进高沟源于跃进水库,汇于青云水库,沿途径西庄镇的老杨沟,老石硐、小白冲等村落。跃进高沟为部分断面三面光的人工渠,长28km,平均沟深2 m,平均沟宽3 m。 

  (5)泥冲河 

  泥冲河位于跃进村旁,是山体雨水汇集形成的冲沟,通过小新寨、泥冲村进入跃进水库,是跃进水库的第二条入库河流,旱季断流,雨季入库流量为0.1m3左右。 

  表2-1 跃进水库和青云水库情况 

 

跃进水库 

青云水库 

水面面积(km2) 

5.1 

0.7 

汇水区陆域面积(km2) 

180 

12 

正常库容量(万m3) 

3980 

252 

  目前,主要由建水县水务局管理跃进水库、跃进高沟、青云水库的日常事务。 

2.4 水源地水体功能与水质评价

  根据2008年9月对青云水库和跃进水库的监测数据,进行水质评价。 

  表2-2青云水库、跃进水库WGI值计 

项目 

青云水库 

跃进水库 

C 

WGI(i) 

C 

WGI(i) 

PH(无量纲) 

8.35 

20 

8.51 

20 

溶解氧(mg/L) 

6.66 

29 

7.36 

22 

水温(℃) 

23.0 

4 

23.0 

4 

高锰酸盐 

指数 

3.2 

32 

3.26 

33 

T-P(mg/L) 

0.041 

53 

0.046 

57 

氨氮(mg/L) 

0.07 

9 

0.02 

3 

挥发酚(mg/L) 

0.001 

10 

0.001 

10 

T-N(mg/L) 

0.91 

56 

0.63 

45 

F-(mg/L) 

0.39 

8 

0.18 

4 

叶绿素a(mg/L) 

2.93 

- 

6.83 

- 

石油类(mg/L) 

0.02 

8 

0.05 

20 

类大肠菌群(个/L) 

16000 

36 

30 

3 

透明度(m) 

0.7 

- 

0.7 

- 

WGI 

 

56 

 

57 

 

  表2-3地表水源TLI值计算表 

项目 

青云水库 

跃进水库 

C 

TLI(j) 

C 

TLI(j) 

chla 

2.93 

36.67 

6.83 

45.87 

TP 

0.041 

42.49 

0.046 

44.355 

TN 

0.91 

52.932 

0.63 

46.703 

SD 

0.7 

58.1 

0.7 

58.1 

CODMn 

9.4 

60.71 

9.78 

61.77 

  表2-4地表水评分值TLIΣ计算表 

项 目 

Wj 

青云水库 

跃进水库 

TLI(j) 

Wj×TLI(j) 

TLI(j) 

Wj×TLI(j) 

chla 

0.2663 

36.67 

9.754 

45.879 

12.20 

TP 

0.1879 

42.49 

7.946 

44.3550 

8.293 

TN 

0.1790 

52.932 

9.475 

46.7039 

8.359 

SD 

0.1834 

58.1 

10.632 

58.1 

10.632 

CODMn 

0.1834 

60.71 

11.11 

61.7725 

11.304 

TLI(Σ) 

 

 

48.917 

 

50.788 

      饮用水源地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建水县两个饮用水源地青云水库、跃进水库的水质综合评价水质类别达到III类水质标准,青云水库水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定性评价为良好,跃进水库水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定性评价为轻度污染。 

  表2-5 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类别表 

水库名称 

WGI 

水质类别 

青云水库 

56 

 

跃进水库 

57 

 

  表2-6地表水营养状态评价表 

水库名称 

TLI(∑) 

营养状态分级 

定性评价 

青云水库 

48.917 

中营养 

良好 

跃进水库 

50.788 

轻度富营养 

轻度污染 

  表2-7建水县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综合评价表 

营养状态分级 

评分值TLI(∑) 

定性评价 

贫营养 

0<TLI(∑)≤30 

 

中营养 

30<TLI(∑)≤50 

良好 

(轻度)富营养 

50<TLI(∑)≤60 

轻度污染 

(中度)富营养 

60<TLI(∑)≤70 

中度污染 

(重度)富营养 

70<TLI(∑)≤100 

重度污染 

 

第三章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情况

 

3.1湖泊、水库的划分方法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见表3-1),结合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所在水库、湖泊的规模及周边地形地貌等,对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分类。 

  表3-1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分类表 

水源地类型 

水源地类型 

水库 

小型:V<0.1亿m3 

湖泊 

小型:S<100km2 

大中型:0.1亿m3≤V<1亿m3 

大中型:S≥100km2 

特大型:V≥1亿m3 

 

  注:V为水库总库容;S为湖泊水面面积。 

  根据表3-1所示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分类的标准,跃进总库容0.1亿m3≤V<1亿m3,属于中型水库;青云水库小于0.1亿m3,属于小型水库。因此,按照小型水库和中型水库水域功能和保护要求,结合经验方法将建水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为一、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3.2 各级保护区定界的技术说明

  (1)水源保护区总体范围确定 

  在详细核查水源保护区面积与水源保护区总体边界基础上,在建水县1:50000电子地形图上进行水源保护区界定划分。 

  (2)保护区边界划分原则 

  ①总体边界划定遵循分级保护原则。 

  ②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局部地段边界走向采用内缩或外放形式进行微调。 

  ③坚持有利于管理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永久性的明显标志标示保护区界线,以自然地理实体(如山脊、河道、自然标志性地物等)、行政边界作为主要参照,有利于今后实地划界定标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④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行政自然村压线分布于分界线两侧的情况,尽可能合理划归一个级别中,以免在今后的管理中产生难以预料的纠纷,使划界工作合理、合法、合情,有利于社会公平与和谐,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水源地居民的影响。 

  (3)三级保护区边界确定 

  由于建水县水源地既有水库又有沟渠,因此按照中型水库、小型水库及河流水域功能和保护要求,按照HJ/T338-200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一、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边界的划分。在1:50000电子地图上划定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边界,并说明选用的技术指标,划分方法。对局部区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最后用图表示各级保护区的范围(详见附图)。 

第四章  水源保护区划分核定情况

4.1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及说明

  1、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 

  (1)一级保护区:青云水库、跃进水库正常水位的淹没范围及其外围汇水区陆域200m;其中与高速公路接壤部分以高速公路边缘为界,采取隔离措施;入库河道泥冲河上游3000 m(截至于跃进水库二级保护区边界线)的水域及外围陆域50m;入库河道旷野河原则上将其上游3000 m的水域及外围陆域50m划为一级保护区,但其范围未超过跃进水库二级保护区界线,考虑到水源保护效果且与跃进水库划界相协调,因此旷野河以入库河口为基点将其上游4144 m水域及外围陆域50m划为一级保护区;跃进高沟及其外围陆域50m。 

  (2)二级保护区:跃进水库汇水区内,一级保护区外围陆域2000m(原则上泥冲河和旷野河一级保护区外围陆域100m的范围划为二级保护区,但由于该区域未超过跃进水库二级保护区的边界,因此,则以跃进水库二级保护区的边界为准);青云水库的全部汇水区;跃进高沟一级保护区外围陆域各延伸100m为二级保护区的外边界。 

  (3)准保护区:跃进水库汇水区除二级保护区以外的范围,局部区域按行政边界进行划定;跃进高沟、青云水库不设准保护区。 

  2、区划结果说明 

  (1)一级保护区:青云水库水域0.70km2、陆域1.63km2;跃进水库水域5.1 km2、陆域2.97km2;泥冲河0.27 km2;旷野河0.39 km2;跃进高沟3.29 km2。合计14.35km2 。 

  (2)二级保护区:青云水库汇水区9.67km2;跃进水库水一级保护区外围陆域汇水区32.23 km2;跃进高沟4.45m2。合计46.35km2。 

  (3)准保护区:跃进水库二级保护区外围汇水区139.7km2。 

  (4)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区划总面积200.4km2,区划面积汇总情况见下表。 

  表4-1  水源地保护区区划情况汇总(单位:km2) 

 

泥冲河 

旷野河 

跃进水库 

青云水库 

跃进高沟 

小计 

一级 

保护区 

水域 

0.27 

0.39 

5.1 

0.70 

3.29 

14.35 

陆域 

2.97 

1.63 

二级保护区 

  

32.23 

9.67 

4.45 

46.35 

准保护区 

  

139.7 

—— 

—— 

139.7 

合计 

0.27 

0.39 

180.0 

12.0 

7.74 

200.4 

4.2 水源地保护区管理与控制措施

  (1)水环境质量保护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建水县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水质不得低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二级保护区水质不得低于Ⅲ类标准,同时必须满足一级保护区水质保护的要求。 

  (2)对各级保护区的基本要求 

  根据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建水县饮用水水源地的实际情况,划分保护区后,各级保护区分别执行的环境标准与基本管理要求如下: 

  一级保护区地表水体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进行保护。一级保护区为核心保护区域,禁止一切对水体可能产生污染的行为;现有居住人口迁出,现有耕地退耕;不允许新增、扩建排污口,原有排污口必须拆除。 

  二级保护区地表水体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进行保护,同时应保证一级保护区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限制对水体可能产生污染影响的行为;禁止新增、扩建排污口;原有排污口必须进行改造,削减污染物排放量;鼓励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 

  准保护区地表水体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进行保护,同时应保证二级保护区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限制对水体可能产生污染影响的行为;新增、改扩建排污口必须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新改扩标准,同时必须满足区域环境总量控制要求;限制污染重的工业、第三产业、农业生产项目的建设。 

  (3)主要保护对策和保护措施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县乡镇人民政府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好跃进水库水源地和涵养水源的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与栖息林内的珍稀物种;严禁在一、二级保护区周边新建、改建和扩建有污染水体的生产性建设项目;严禁在一、二级保护区进行炸石、取土及破坏生态的生产性活动;严禁在保护区内滥捕野生动物和乱挖滥伐野生植物的等违法行为;严禁在保护区水域内发展网箱养鱼和放养太湖银鱼。对违法者要依法从严处罚,以保护好跃进水库水资源。 

  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   两个水库周边有不少居民定居点,而且每逢节假日到青云水库休闲度假的游人不少。为此,库区周围要设置告示牌、垃圾收集箱;库内要严禁柴油船艇通行、游泳和洗衣服,居民点生活废水不得排入库内水体。同时,针对核心区内现有的荒山荒地,逐步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以恢复森林覆盖率,坚决杜绝破坏性开发。 

  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   保护区有不少珍稀动物和候鸟,严禁捕猎和杜绝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各种活动。要依据有关规定,没收散存在群众手中的猎枪和猎具,采取措施打击捕猎野生动物和候鸟的行为,依法追究偷猎者的刑事责任,以教育群众遵纪守法,爱护野生动物和候鸟。 

  树立环境意识,维护原始生态   一级保护区是保护区主体,不得从事各种工农业生产活动。二级保护区内的疏林、灌木、荒山自然更新条件好,要实施封山育林,使之尽快郁闭成林。争取把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42.1%提高到60%以上。跃进水系管理处要加强防范,严禁保护区内出现乱挖滥伐、森林火灾、毁林开荒、污染水体现象。 

  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工程设施   跃进水库、青云水库是跃进水库水资源有效供给的主体,工程安全、设施完善关系到水资源的保护和使用。为消除大坝工程隐患,县水务局已专题上报省、州水利部门,并得到批准立项,其中青云水库即将进行大坝及相关设施的安全加固处理,跃进水库已在进行施工。泥沙淤积的防治问题,应尽快组织调查,提出防治措施,以利于跃进水库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保护区周边地区是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县乡镇政府要着力加大扶贫力度,促进经济发展,以利保护区周边有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将坡耕地修筑成梯田梯地,合理运用化肥、农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和教育库区群众发展无公害农业,逐步增加有机肥用量,减少化肥用量,禁止施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坡度在25º以上农耕地要逐步退耕还林,实行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林业部门应把甸尾乡作为全县重点发展沼气的地区,州、县安排沼气池任务时给与倾斜,实现每户有一口沼气池;关闭小煤窑,防止采煤废水、废渣、废土排入库内;推广无磷洗衣粉,禁止含磷洗衣粉的使用。 

  加大跃进水库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甸尾乡人民政府2000年5月在县林业局帮助指导下,已编制《建水县甸尾乡跃进水库生态环境治理可行性实施方案》,方案基本摸清了全乡的林业家底,提出了治理跃进水库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实施方案。方案科学合理,论证周密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把治理分解落实到各村委会。建议县人民政府尽快批准实施这个方案,同时建议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在安排全县退耕还草工程和小流域治理工程时给与跃进水库倾斜,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使跃进水库水土流失状况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环境状况得到初步改善,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保护区内青云水库周边谷家山一带属云南省级强度水土流失区,更需通过各方协调努力,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水库区周围的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组织力量制定专项防治规划,恢复青云水库植被。这既是解决水源水质的需要,也是保护库区周边耕地,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和稳定社会的需要。 

  妥善解决库区和库周权属关系的问题   青云水库附近荒山坡近几年由山权所有单位逐步绿化,但山林权属多家所有;跃进水库267公顷水面权属当地农民,不利于水库水资源管理。为了便于保护区建立后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建议县人民政府明确青云水库径流区和跃进水库水面权属管理关系,并将管理范围内的山林和水面划归跃进水库水源保护区管理处,以便于对跃进水库两个重要水源地实施有效管理。 

  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深入广泛地向公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使这些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帮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建立保护区的重要意义,全面支持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还要充分发挥保护区派出所和管理人员的作用,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惩治破坏保护区的违法活动,保护好保护区的一草一木。 

  加强法治建设,强化管理措施   实施水资源保护,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制度作保证,除了执行全国全省统一法规制度外,还需要制定适合本保护区实际的操作性强的配套制度和管理办法,提高监督管理效率和协同应变能力。建议县人民政府对跃进水库水源保护、污染治理、输水渠道的管护等,由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法规,使水资源保护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