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19-185322-011
-
发布机构建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18-05-17
-
时效性有效
建水县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1、总 论
1.1 规划背景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是党和政府实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
建水县位于个开蒙城市群的辐射范围,区域城市化趋势明显,是滇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产品、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产业发展潜力较大。县城所在地临安镇现居住人口8.0万人,其城镇居民的饮用水问题备受建水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为从根本上解决周边及流域村落污水、农田径流、畜禽养殖、水土流失等非点源污染问题,恢复水库水体功能,有效控制、减少进入水库的污染负荷,促进周边生态环境逐步实现良性循环,实现周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证建水县城区人民的饮用水安全,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必须进行跃进水库水源地的保护。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07]106号)文件的精神,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保证饮用水源的安全。为此,编制《建水县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以保证建水县城镇饮用水的安全,保障建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正常发展。
1.2 规划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1.2.1规划指导思想
以保证建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需要为前提,正确平衡水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协调各相关方的利益关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指导思想。
1.2.2规划编制原则
规划编制原则如下:
(1)保证长期利用的水质条件;
(2)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强度相互平衡;
(3)预防与保护为主,治理为辅;
(4)规划措施简单易行,行之有效;
(5)治理措施有较明确的资金来源。
1.3 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07)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 433-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源保护区条例(征求意见稿)》(2007.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4)
《云南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4.12)
《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1997.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1)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8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培训讲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6年6月
《云南省环保局关于开展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云环发[2006]408号)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云南省环境保护局2001年6月
《云南省行业用水定额地方标准》(DB53/T168-2006)
《红河州地表水功能分类复审区划》红河州环境保护局.2001年3月
《建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1-2020年》 建水县人民政府.2001年6月
《2006年建水年鉴》建水县人民政府
《2006年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建水县人民政府
《建水县环境保护规划》建水县环境保护局. 2006年7月
《建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建水县人民政府.2006年3月
《建水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建水县水务局.2005年8月
《建水县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水县林业局
《建水县“十一五”土地开发整理、建设项目简介》建水县国土资源局.2005年8月
《建水县“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建水县农业局.2005年8月
《建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办公室.1996年11月
《建水县甸尾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建水县甸尾乡人民政府.1999年6月
《建水跃进水库水源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2002年8月
《建水县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建水县环境保护局.2005年9月
1.4 规划编制范围
保护区总面积:200.4 km2。包括跃进水库汇水区、青云水库汇水区及跃进高沟。
1.5 规划水平年和规划期
规划水平年:2005年
规划期:近期2006年~2010年
中期2011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20年
1.6 规划目标
近期目标(2006~2010年):在对一级、二级保护区的划界立碑基础上,关闭跃进、青云水库径流区内所有挖矿、洗矿、挖沙、采石企业,并禁止保护区内放牧,禁止网箱养鱼;逐步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基本杜绝危害跃进水源保护区的隐患,遏制水源地环境质量的进一步破坏,大力开展水源保护区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饮用水源应急预案。
中期目标(2011~2015年):对旷野河、泥冲河进行河道治理;进行水源涵养林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推进一、二级保护区的村落污水处理工程,推广农村生态卫生旱厕,控制农业生产面源污染,从而遏制跃进水源地环境质量的下降趋势,使水源地水质得到一定改善。
远期目标(2016~2020年):完成备用应急水源建设等水资源保障工程措施;加强控制农业生产面源污染;进一步建设完成跃进水源一、二级保护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加强水源地管理能力建设,继续开展水源地保护宣传教育,跃进水源水质明显改善,水质稳定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
2、建水县社会与经济状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地理位置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县境东接弥勒县、开远市和个旧市,南隔红河与元阳县相望,西邻石屏县,北与通海县、华宁县相连,地理坐标:东经102°33′~103°11′、北纬23°12′~24°10′。全县总国土面积3759km2,其中坝区面积占总国土面积的8%。
2.1.2气候特征
建水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干湿季分明,夏季多雨,冬春干旱,夏季受大气环流的热带系统所支配而炎热多雨;冬季受温带环流系统及温带气团支配而温和少雨。区域内年平均气温 17.7℃,最高气温35.1℃,最低气温-3.7℃,年平均降雨量800.1mm,年平均蒸发量1152.6mm,蒸发量大于降雨量。每年5~10月为雨季,多年平均降雨日数126天。
2.1.3水文地质和流域情况
建水县地层比较复杂,除侏罗纪、白垩纪地层缺失外,其余地层均有分布。基底由元古界构成,元古界昆阳群山麓东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为厚逾万米的板岩、片岩及碳酸盐类浅变质岩系。其中碳酸盐岩厚近3000m,尤以大龙口组灰岩厚度最大,为432~1885m。出露于南部的元古界哀牢山群变质带,片麻岩厚度为5300m,夹透镜状大理岩。其中阿龙组上亚组大理岩厚度达596m。自晋宁运动以后,沉积了厚达一万余米的巨厚沉积物,尤以上古生界和三迭系厚度最大,存在最广。
跃进——青云水库区域横贯建水县西北部,地处南盘江流域。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主要分布砂岩、砾岩、石灰岩、玄武岩、页岩、白云岩、页岩夹石灰岩、白云岩夹粉砂岩、白云岩夹砂岩等。
建水县城镇集中式取水点在青云水库。跃进水库出水通过长28km的跃进高沟补给青云水库。跃进水库汇水区面积180 km2,总库容5760.9万m3,正常库容3980万m3,是建水县最大的水库。水库周围环境植被覆盖率高,水质基本良好。跃进水库的年均总蓄水量为3809.1万m3,总供水量为953.1万m3,余水2856万m3。
青云水库汇水面积12km2,总库容380万m3,正常库容252万m3 。青云水库接纳跃进水库来水,经进一步的自然澄清,供给自来水厂。现阶段自来水厂供水能力为2万m3/d,水厂年供水量为474.5万m3。除城镇供水外,跃进水库、青云水库还承担着周围农田灌溉用水的作用。
跃进——青云水库水源保护区内有7个村委会和47个自然村,平均人口密度89人/平方公里。保护区年均降雨量794.4-805.8mm。补给水源旷野河年均径流0.23亿m3,区内还存在有年出水量0.12亿m3的山泉一处,主要集水区包括:跃进水库,总库容5760.9万m3;青云水库,总库容380万m3。
据2002年监测,水源保护区内河流、水库水质总体接近或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标准。2002年,跃进水库供饮用水人口包括临安、西庄、东坝、陈官、南庄5镇的12.1万人,受水耕地面积2934公顷,年供水量在1920万m3,其中,饮用840万m3占43.7%,农灌960万m3占50%,工业120万m3占6.3%。
跃进水系具体情况:
(1)旷野河
旷野河是跃进水库主要河流。源于建水县李浩寨乡小旷野村马占户,自北向南于西庄镇团山小河口处注入泸江,河长40.5km,海拔高度1740~1335m,最大流量81m3/s,最小流量0.014m3/s,多年平均流量1.1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3500万m3。
(2)跃进水库
跃进水库位于建水县城西北30km处的羊街小盆地旷野河峡谷口,属南盘江流域。水库正常蓄水位1541.57m,相应库容3980万m3,水面面积5.1km2,跃进水库流域面积180km2。水体功能为饮用水源、灌溉、工业。
近年由于水库功能结构调整,水库灌溉用水逐渐较少,而城市供水量逐年增加。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跃进水库今后将作为建水城市发展主要饮用水水源地,以跃进水库作为供水水源的需水量近期将达到840万m3/a,到2020年年需水量将达到3267-3560万m3/a。跃进水库水功能将从以农灌为主逐步向以城市供水为主。
(3)青云水库
为跃进水库之并连水库,即通过人工水道与跃进水库相连蓄水,工程间距28km。该库距建水县城3km,土坝高19.5m,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2.07km2,正常库容252万m3。
(4)跃进高沟
跃进高沟源于跃进水库,汇于青云水库,沿途经西庄镇的老杨沟,老石硐、小白冲等村落。跃进高沟为部分断面三面光的人工渠,全长28km,跃进水库至青云水库间长28km,深2 m,宽3 m。
表2-1 跃进水库和青云水库情况
|
跃进水库 |
青云水库 |
水面面积(km2) |
5.1 |
0.7 |
汇水区陆域面积(km2) |
180 |
12 |
正常库容量(万m3) |
3980 |
252 |
2.1.4土壤植被状况
水源保护区由盆地、河谷、山地组成山地地貌类型,总体地势北高南低。据1982年《建水土壤》普查资料,流域土壤分属于黄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紫色土和水稻土五大土类。
流域内森林分布属以云南松为主的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区,森林覆盖良好。但由于村民生活习惯多以薪材为燃料,近年来植被覆盖率呈下降趋势。目前,沼气池在当地的推广有望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结构,从而降低对森林的过度利用。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行政区划
建水县历史悠久、古迹荟萃,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建水县城1994年经过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建水县辖8镇6乡,即县城所在地临安镇和曲江、南庄、面甸、西庄、青龙、岔科、官厅共8镇,以及普雄、李浩寨、坡头、盘江、利民、甸尾6乡。村委会141个。
2.2.2人口状况
2005年全县总人口499529人,非农业人口70217人,农业人口429312人。
跃进——青云水库汇水区地跨甸尾、西庄、临安一乡两镇,汇水区范围内有甸尾乡的跃进、甸尾、高楼寨、马黄田、铁所5个村委会、李浩寨乡的小旷野村委会及临安镇的幸福村委会,共7个村委会,47个自然村,总户数5605户,人口17792人。靠近水库,对跃进水库环境影响最大的是甸尾村委会和跃进村委会。
2005年甸尾村委会人口有3452人,人口密度为199人/km2。跃进村委会有2362人,人口密度为68人/km2。
2.2.3经济现状
2005年建水县域国内生产总值284629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2.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709元,在全省处于第24位,全州处于第4位,增速高于全州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77443万元,增长3.7%;第二产业89599万元,增长14.9%;第三产业117587万元,增长17.3%。秋收粮食播种面积335395亩,产量137338吨。县域工农业总产值34768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24360万元,增长33.4%;农业总产值123326万元,增长1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212万元,其中:县本级投资92212万元,增长33.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9067万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0422万元,增长49.9%。农村经济总收入282252万元,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2215元,增长10.3%;乡镇企业总收入320956万元,增长16%。全县地方财政收入18005万元,增长11.1%;地方财政支出42156万元,增长15.5%。
甸尾乡目前以粮食生产为基础,烤烟种植、生猪饲养为主要经济支柱,水产养殖、冬早蔬菜共同发展;乡镇企业发展较少。2005年全乡经济总收入409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22.9万元。
2.2.4县城供水现状及规划情况
建水县城现阶段居住人口8.0万人。县城驻地临安镇,海拔为1301~1360m之间。建水县城自来水厂现日供水量平均为11000m3/d,最大供水能力为2万m3/d。
由于历史上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加上工农业生产也大量使用地下水,造成超采,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自1985年以来,地下水位已下降20余米。为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问题,避免建水坝区由于地下水超量开采形成的超采漏斗区进一步扩大和由此诱发地面下沉、塌陷等地质问题的发生,现已禁止开采地下水,并对在用井进行封井;同时县政府决定县城给水不再以地下水为水源,将由跃进水系的青云水库取水。
根据2001年6月《建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1-2020年》 ,城市供水规划内容如下:
(1) 城市水源选择
规划确定取水点为青云水库,并以跃进水库输水进入青云水库。据城市的中长期规划跃进水源保护区将从以农灌为主逐步转换为以城市供水为主。
(2)城市用水量预测
①生活用水量
规划近远期用水人口为10万人和16万人,用水普及率为100% 。考虑到建水用水紧张,规划近远期人均生活最高综合用水量为200L/d和220L/d,则近远期生活用水量为2万吨/年和3.5万吨/年。
②公共设施用水量
按生活用水量15%计算,则近远期用水量为0.3万吨/年和0.5万吨/年。
③工业用水量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建水城市工业用水量采用单位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来计算,用水量指标取250吨/公顷·日。2020年工业用地总面积为近期为48公顷,远期为168公顷,则近远期工业用水量为1.2万吨/年和4.2 万吨/年。
④其它用水量
包括管网损耗和其它不可预见用水量,规划按总水量的15% 计算,占前三项用水量的17.65%,则近远期其他用水量为0.5万吨和1.5万吨。
⑤总用水量
根据以上数据预测城市用水量:近期4万吨,远期10万吨。
3、跃进饮用水水源区
3.1 饮用水水源区概况
建水县城镇集中式取水点在青云水库。跃进水库出水通过长28km的跃进高沟输入青云水库。跃进水库汇水区面积180km2,总库容5760.9万m3,正常库容3980万m3,是建水县最大的水库。水库周围环境植被覆盖率高,水质基本良好。跃进水库的年均总蓄水量为3809.1万m3,总供水量为953.1万m3,余水2856万m3。跃进水库出水通过两条渠道向下游输水,其中跃进高沟汇入青云水库。
青云水库汇水面积12km2,总库容380万m3,有效库容252万m3 。青云水库接纳跃进水库来水,经进一步的自然澄清,供给自来水厂。现阶段自来水厂供水能力为2万m3/d,水厂年供水量为474.5万m3。除供给城镇饮用水外,跃进水库、青云水库近期还承担着周围农田灌溉用水的责任。
跃进——青云水库水源保护区汇水区面积200.4km2。区内有7个村委会和47个自然村,平均人口密度89人/平方公里。水源保护区年降雨量794.4-805.8mm。补给水源旷野河年均径流0.23亿m3,区内还存在有年出水量0.12亿m3的山泉一处。
跃进水系具体情况:
(1)旷野河
旷野河是跃进水库主要河流。源于建水县李浩寨乡小旷野村马占户,自北向南于西庄镇团山小河口处注入泸江河,河长40.5km,海拔高度1740~1335m,最大流量81m3/s,最小流量0.014m3/s,多年平均流量1.1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3500万m3/a。
(2)跃进水库
跃进水库位于建水县城西北30km处的羊街小盆地旷野河峡谷口,属珠江水系,南盘江流域。水库正常蓄水位1541.57m,正常库容3980万m3,水面面积5.1km2,跃进水库流域面积180km2。水功能为饮用水源、灌溉用水、工业用水。
近年由于水库功能结构调整,水库灌溉用水逐渐较少,而城市供水量逐年增加。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跃进水库今后将作为建水城市发展主要饮用水水源地,以跃进水库作为供水水源的需水量近期将达到840万m3/a,到2020年年需水量将达到3267-3560万m3。跃进水库水功能将从以农灌为主逐步向以城市供水为主。
(3)青云水库
为跃进水库之并连的下游水库,通过人工水道(跃进高沟)与跃进水库相连蓄水,直线间距28km。库址距建水县城3km,坝高19.5m,库区集水面积12km2,正常库容252万m3。
(4)跃进高沟
跃进高沟源于跃进水库,汇于青云水库,沿途经西庄镇的老杨沟,老石硐、小白冲等村落。跃进高沟为部分断面三面光的人工渠,长28km,平均沟深2 m,平均沟宽3 m。
(5)泥冲河
泥冲河位于跃进村旁,是山体雨水汇集形成的冲沟,通过小新寨、泥冲村进入跃进水库,是跃进水库的第二条入库河流,旱季断流,雨季入库流量为0.1m3/s左右。
表3-1 跃进水库和青云水库情况
|
跃进水库 |
青云水库 |
水面面积(km2) |
5.1 |
0.7 |
汇水区陆域面积(km2) |
180 |
12 |
正常库容量(万m3) |
3980 |
252 |
目前,主要由建水县水务局负责跃进水库、跃进高沟、青云水库的日常管理。
3.2 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土地利用状况评价
跃进水库水源保护区汇水面积180km2,陆域面积151.2km2占汇水区总面积的84%,水面面积5.1km2占汇水区总面积的2.8%。汇水区有林地面积56.57 km2,占汇水区总面积的31.4%;无林地38.08 km2,占汇水区总面积的21.2%;非林地26.8 km2,占汇水区总面积的14.9%;其它用地32.75 km2,占汇水区总面积的18.2%。
2005年甸尾村委会耕地面积2713.5亩,人均拥有土地0.79亩,人均占有粮食247kg,人均纯收入1627元;跃进村委会耕地面积1869亩,人均拥有土地0.79亩,人均占有粮食413kg,人均纯收入2080元。
从土地利用情况看,水源保护区林地面积较大,人口密度较小,有利于水源保护。水源保护区内无林地的比例较大,封山育林、水源涵养林恢复的任务较重。
3.3 社会经济发展对饮用水水源地的影响
据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县水资源用量为1.8351亿m3,其中,生活用水量:城镇生活用水0.082亿m3,农村生活用水0.0935亿m3;工业用水量0.1266亿m3;农业用水量1.533亿m3。据城市总体规划,全县生活需水总量2010年将达到0.307亿m3。其中城镇生活需水0.142亿m3,农村生活用水需水0.165亿m3;2020年生活需水量将达到0.326亿m3,其中:城镇生活需水0.148亿m3,农村生活用水需水0.178亿m3。全县工业需水总量2010年水平年将达到0.159亿m3,2020年水平年达到0.231 m3。全县农业需水总量2010年达到1.86亿m3,到2020年农业需水总量预计1.92亿m3。预计全县到2010年总需水量将达到2.326亿m3,比2004年增加0.4909亿m3;到2020年总需水量将达到2.477亿m3,比2004年增加0.6419亿m3。
随着跃进——青云水库功能的演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跃进水库的依赖将越来越大,对跃进——青云水库的保护要求也将随之上升。
跃进——青云水库水源汇水区范围内共有7个村委会,47个自然村,人口17792人,其中跃进村、甸尾村紧靠跃进库区,位于二级保护区以内,所排放的污水、垃圾可能直接污染跃进水库。
根据红河州环境保护局编制的《红河州地表水功能分类复审区划》跃进水库规划功能为饮用、工业和农灌,确定功能为饮用水一级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2005年8月红河州环境监测站对跃进水库的监测结果表明跃进水库大部分水质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Ⅱ类标准,但TN出现超标,说明跃进水库已受到一定程度污染。
因此,建立跃进水库水源保护区,对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建水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变得十分迫切。
在保护的同时,本着社会公平的原则,维护保护区居民的利益,建立水资源保护者与消费者之间合理的付费关系,是降低管理难度,有效保护水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4、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地表水一般评价项目: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镉、铜、氟化物、石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锌、硫化物等19项。
地表水营养状态评价项目:叶绿素a、总磷、总氮、透明度和高锰酸盐指数5个项目。湖库类水源地富营养化按“贫”、“中”、“富”评价。
(a)一般项目评价:用内插方法计算得出测点每个参加水质评价项目的评分值,根据各个项目的水质评分值,取其最高分值即为该测点的水质综合评价值。
水质综合评分值计算如下式: WGI = MAX(WGI(i))
水质类别与评分值对应值见,表4-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两个等级的标准值相同,则按低分数值区间插值计算。pH值如果大于6且小于9时,则取评分值20分;pH值如果小于6或大于9时,则取评分值100分。溶解氧如果大于7.5mg/L时则取评分值10。
(d)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分级
采用0~100的一系列连续数字对湖泊营养状态进行分级,包括:贫营养、中营养、富营养、轻度富营养、中度富营养和重度富营养,与污染程度关系如表4-3。
在评价时段内,湖库水质为“优”和“良好”时,或者属于“贫营
养”、“中营养”和“轻度富营养”时,不评价主要污染项目。
表4-3水质类别与评分值对应表
营养状态分级 |
评分值TLI(∑) |
定性评价 |
贫营养 |
0<TLI(∑)≤30 |
优 |
中营养 |
30<TLI(∑)≤50 |
良好 |
(轻度)富营养 |
50<TLI(∑)≤60 |
轻度污染 |
(中度)富营养 |
60<TLI(∑)≤70 |
中度污染 |
(重度)富营养 |
70<TLI(∑)≤100 |
重度污染 |
评价数据来源于红河州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
(1) 地表水计算结果WGI值,见表4-3至4-5。
(2) 地表水源营养状态指数计算结果,见表4-6。
表4-4青云水库、跃进水库WGI值计
项目 |
青云水库 |
跃进水库 |
||
C |
WGI(i) |
C |
WGI(i) |
|
PH(无量纲) |
8.35 |
20 |
8.51 |
20 |
溶解氧 |
6.66 |
29 |
7.36 |
22 |
水温 |
23.0 |
4 |
23.0 |
4 |
高锰酸盐 指数 |
3.2 |
32 |
3.26 |
33 |
T-P |
0.041 |
53 |
0.046 |
57 |
氨氮 |
0.07 |
9 |
0.02 |
3 |
挥发酚 |
0.001 |
10 |
0.001 |
10 |
T-N |
0.91 |
56 |
0.63 |
45 |
F- |
0.39 |
8 |
0.18 |
4 |
叶绿素a |
2.93 |
- |
6.83 |
- |
石油类 |
0.02 |
8 |
0.05 |
20 |
类大肠菌群(个/L) |
16000 |
36 |
30 |
3 |
透明度 |
0.7 |
- |
0.7 |
- |
WGI |
— |
56 |
— |
57 |
表4-5地表水源TLI值计算表
项目 |
青云水库 |
跃进水库 |
||
C |
TLI(j) |
C |
TLI(j) |
|
chla |
2.93 |
36.67 |
6.83 |
45.87 |
TP |
0.041 |
42.49 |
0.046 |
44.355 |
TN |
0.91 |
52.932 |
0.63 |
46.703 |
SD |
0.7 |
58.1 |
0.7 |
58.1 |
CODMn |
9.4 |
60.71 |
9.78 |
61.77 |
表4-6地表水评分值TLI(Σ)计算表
项 目 |
Wj |
青云水库 |
跃进水库 |
||
TLI(j) |
Wj×TLI(j) |
TLI(j) |
Wj×TLI(j) |
||
chla |
0.2663 |
36.67 |
9.754 |
45.879 |
12.20 |
TP |
0.1879 |
42.49 |
7.946 |
44.3550 |
8.293 |
TN |
0.1790 |
52.932 |
9.475 |
46.7039 |
8.359 |
SD |
0.1834 |
58.1 |
10.632 |
58.1 |
10.632 |
CODMn |
0.1834 |
60.71 |
11.11 |
61.7725 |
11.304 |
TLI(Σ) |
— |
— |
48.917 |
— |
50.788 |
饮用水源地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建水县两个饮用水源地青云水库、跃进水库的水质综合评价水质类别达到III类水质标准,青云水库水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定性评价为良好,跃进水库水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定性评价为轻度污染。
表4-7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类别表
水库名称 |
WGI |
水质类别 |
青云水库 |
56 |
Ⅲ |
跃进水库 |
57 |
Ⅲ |
表4-8地表水营养状态评价表
水库名称 |
TLI(∑) |
营养状态分级 |
定性评价 |
青云水库 |
48.917 |
中营养 |
良好 |
跃进水库 |
50.788 |
轻度富营养 |
轻度污染 |
表4-9建水县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综合评价表
营养状态分级 |
评分值TLI(∑) |
定性评价 |
贫营养 |
0<TLI(∑)≤30 |
优 |
中营养 |
30<TLI(∑)≤50 |
良好 |
(轻度)富营养 |
50<TLI(∑)≤60 |
轻度污染 |
(中度)富营养 |
60<TLI(∑)≤70 |
中度污染 |
(重度)富营养 |
70<TLI(∑)≤100 |
重度污染 |
4.2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和生态质量状况评价
4.2.1 空气环境
该区域属于农村地区,无大的空气污染源,环境空气质量良好,能够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4.2.2 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
跃进——青云水库水源汇水区陆域面积180km2,其中林地面积56.57km2。按林种划分,云南松53.7 km2,占95.0%;云南油杉0.28km2,占0.5%,栎类0.28 km2,占0.5%,其它树种2.26 km2,占4.0%。全区森林覆盖率36.1%。森林蓄积量35.1万m3。其中,云南松34.3万m3,占97.7%;云南油杉0.19万m3,占0.5%;栎类0.1万m3,占0.3%;其它树种0.51万m3,占1.5%。
4.2.3 植被状况
建水跃进水库水源保护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森林植被属于云南松为主的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区.现有植被类型主要有暖温习性针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等。植物区系有三个特点,一是组成植被优势的区系成分有一系列的地理替代现象。如云南松代替了马尾松,云南油杉代替了铁坚杉,滇青冈代替了青冈栎等;二是富含滇中高原植被的优势成分,有很多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的特有种,如云南松、云南油杉、滇青冈、黄毛青冈等;三是植物种类中,虽特有科和特有属不多,但各类植被中古热带植物和泛北极植物交错混合,互相渗透。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状况是以云南松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基带。根据建水县环保部门提供的调查资料,水源地的主要植被类型如下:
①暖温性针叶林
本植被分布于海拔1550-2050米范围,是保护区的最重要部分,分布广,面积大。根据优势种不同,将其划分为三个群系:云南松林,云南松、云南油杉、栎类、旱冬瓜林,云南松、云南油杉、红木荷林。
②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该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1900米地带,是保护区最重要的水源涵养林。依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生境条件等特点,分为三个群落,即滇青冈、云南油杉群落;滇油冈、栲类群落;黄毛青冈、杜鹃群落。
③次生植被
此类植被是原有森林长期不断遭到乱砍滥伐、森林火灾、水土流失、土层变薄情况之下形成的一类次生植被,乔木、灌木、草本三者的比例随地而异。按破坏程度和时间长短,主要次生植被有旱冬瓜林,暖性石灰岩灌丛,萌生阳性杂木灌丛,
④人工植被
保护区还分布着一定规模的人工植被,它是整个植被中具有特殊性的组成部分。这些人工群落不仅为当地脱贫致富、发展林业、绿化荒山、美化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保护区水源林得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必不可少的。主要栽培植物种类按类别可分为:用材林,木本经济林,草本经济作物。
4.2.4水土流失
跃进水库汇水区陆域水土流失状况属于中低山、中轻度流失区,水土流失面积80km2,占汇水区陆域面积的44.4%。流失区土壤侵蚀模式数2450t/km·a,土壤平均流失厚度1.9~3.7mm/a。在水库的防护范围区域内有小旷野河和泥冲河等河流7条,流程总长共66km。水土流失的形式主要是水力侵蚀中的面蚀和沟蚀,河道沿途的沟蚀现象造成山体坍塌,将泥沙带入水库形成水库的淤积,使水库的有效库容逐年减少。
青云水库汇水区陆域面积12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1 km2,占总面积的75.8%,年水土流失量5.9万吨,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侵蚀面积2.6 km2,占流失面积的28.56%;中度侵蚀面积3.15 km2,占流失面积的34.38%;强度侵蚀面积1.96 km2,占流失面积的15.68%。水土流失区主要分布在青云水库下游两侧及上游地区,小流域内有河流哱啰冲河,属泸江河二级支流,河道长8.4km,平均比降2.74%,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2万m3,折合2.7万t,河水多年平均泥沙含量为18.5kg/ m3。水土流失形式主要是水力侵蚀中的沟蚀和面蚀。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包括降雨、土壤、地形和植被四个方面;人为因素主要是人口增加对柴薪和耕地的需求量增大,造成林木被砍伐,加上放牧、取土和采煤对土层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因此,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青云水库流域必须采取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水土流失。跃进水库流域区,可采用生态治理措施,进行封山育林、水源涵养林恢复以提高植被覆盖率,遏制水土流失加剧的情况。
4.3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分析
(1)水源地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需要逐步加强
跃进水库水源保护区尚未划定,缺乏相应的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管理力度上不去,需要逐步加强。
(2)临湖村落污染发展不容忽视
跃进水库水源汇水区范围内共有7个村委会,47个自然村,人口17792人,其中跃进村、甸尾村紧靠跃进水库。现阶段主要存在的污染主要是少量的生活杂排水,生活垃圾对水库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污染水平可能不断提高,对库区带来污染。所以对库区居民的生活方式需要正确引导,减少污染,尤其是邻近库区的村落。
(3)保护区内种植业生产方式需要正确引导
跃进——青云水库保护区内除粮食作物外,现有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辣椒。随着种植模式的改变,如设施农业的普及,可能会大幅度提高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所以正确引导水源保护区农业生产方式,是控制面源污染,保护是资源必不可少的措施。
(4)库区水土流失与泥沙淤积
跃进水库水土流失面积80 km2,加上周围砖厂和小煤窑的生产活动,泥沙进入水库汇水区,汇水的影响改变了水流条件,流量减少,流速降低,泥渣沉积。目前在坝体除险加固工程正在实施过程中,但是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入库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青云水库库区山体破碎,库岸冲沟发育,岸坡稳定性差。据红河州水勘院《青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区间多年平均输沙量2.156万吨,侵蚀模数M=2289.0t/km2,水库淤积量达23.1万m3,已占去库容的10%。青云水库坝体除险加固与清淤工程势也在必行。
4.4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评价结论和建议
(1)2005年8月对跃进水库的日常检测显示,跃进水库大部分水质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但出现总氮超标现象,说明跃进水库已受到一定程度污染。
(2)水源保护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没有较大的工矿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正确引导,避免村落和农业污染加剧。
(3)跃进水库、青云水库汇水区水土流失情况较突出,造成库区淤积,需要尽快采取除险加固和水库疏浚等工程措施,同时加强管理,以保证水库安全和正常库容。
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调查分析
5.1 饮用水水源地违章建筑物调查分析
目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跃进-青云水库的汇水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除居民点外,没有大型的工矿企业、采砂、采石、取土点及违章建筑。
5.2 饮用水源地点源污染调查
5.2.1 矿产开采
饮用水水源地内矿产资源的开采只有1家乡办煤矿和1家小砖厂,位于旷野河入库口东北侧,均属露天开采;非法采砂、采石点数个,成规模的有两个点,非定期开采,均未审批。采矿区总占地面积约8ha,按水土流量侵蚀模数6000t/km2·a计,每年约造成水土流失量约为480 t,无废水排放。
5.2.2 工业及第三产业
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内没有污染严重的工业污染源,只有一个制砖厂(红砖厂),其余均为农业区,没有第三产业。红砖厂占地面积1 ha,没有废水排放,据现场调查,基本无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内工业污染源数量少,规模小,污水排放量少,工业排污不会对地表径流产生大的污染。
5.3 饮用水水源地非点源污染调查分析
5.3.1 农田径流污染
对跃进-青云水库汇水区区影响最大的是甸尾乡的跃进、甸尾、高楼寨、马黄田和铁所5个村委会、李浩寨乡小旷野村委会以及临安镇的幸福村委会,耕地总面积约17013.4亩。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烤烟及蔬菜(脱毒洋芋、小米椒、鱼腥草等)为主。2005年每亩田平均施尿素20.0kg、普钙15.0kg,对两村内土壤检测结果表明,土壤中N、P富集,微量元素缺乏,养分比例失调,土壤中速效N含量为211.8mg/kg,速效P为88.1mg/kg,速效K为211.8mg/kg。
根据2006年6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培训讲义》资料,标准农田源强系数取总氮0.21kg/亩·a,总磷0.001 kg/亩·a ,COD10 kg/亩·a,氨氮0.1kg/亩·a。标准农田为平原、种植作物为小麦、土壤类型为壤土、化肥施用量为10~20kg/亩·a,降水量在400~800mm范围内。各种因素导致的源强修正系数见表5-1。
表5-1 农田径流污染修正系数表
坡度修正系数 |
农作物类型修正系数 |
土壤类型修正系数 |
化肥施用量修正系数 |
降雨量修正系数 |
1.1 |
1.0 |
1.0 |
1.3 |
1.3 |
根据上述的源强系数及修正系数可以计算得出水库径流区污染物年排放量为总磷0.0316 t/a,总氮6.95 t/a,COD 330.76 t/a,氨氮3.3 t/a。
5.3.2 生活污染
对跃进——青云水库汇水区涉及甸尾乡的跃进、甸尾、高楼寨、马黄田和铁所5个村委会、李浩寨乡小旷野村委会以及临安镇的幸福村委会,47个自然村,保护区内7个村委会约有17792人。采用2006年6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培训讲义》资料,按人均排泄粪便1.2kg/d,牛排泄粪便30 kg/d,猪产粪l5 kg/头·日,家禽排泄粪便0.l kg/d,人均生活污水量64 L/d,人均生活垃圾0.6kg/d计算,跃进-青云水库水源保护区7个村委会污染状况结果见表5-2。
表5-2 跃进-青云水库水源保护区6个村委会污染状况统计表
乡镇名称 |
村委会 名称 |
人口数量 |
耕地面积 |
人粪便量(t/d) |
生活污水量(t/d) |
生活垃圾量(t/d) |
甸尾乡 |
1667 |
2.04 |
108.74 |
1.02 |
||
3908.8 |
4.07 |
217.09 |
2.04 |
|||
2733.7 |
3.82 |
203.52 |
1.91 |
|||
1317 |
1.39 |
73.98 |
0.69 |
|||
1869.9 |
2.74 |
146.05 |
1.37 |
|||
临安镇 |
幸福 |
3529 |
2933 |
4.23 |
225.86 |
2.12 |
李浩寨乡 |
小旷野 |
2554 |
2584 |
3.06 |
163.46 |
1.53 |
合计 |
7 |
17792 |
17013.4 |
21.35 |
1138.69 |
10.67 |
根据红河州环境保护局2001年3月《红河州地表水功能分类复审区划》和建水县人民政府2001年6月《建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1-2020年》,跃进水库近期规划功能为饮用、工业和农灌,远期规划将以饮用水源为主;确定功能为饮用水一级保护区,执行标准类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Ⅱ类。跃进-青云水库水源保护区7个村委会产生生活污水约为1138.69 t/d,生活垃圾约为10.67 t/d,人粪便约为21.35 t/d。水源保护区7个村委会辖区内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库内;生活垃圾及牲畜粪便随意堆放在水库边,到雨季时,垃圾、粪便等污染物被冲刷进入水库,对水库水质造成极大污染。监测资料表明水库水体TN等污染物指标已经超过地表水II类标准,饮用水供水安全受到威胁,必须采取措施治理这些污染,保护饮用水源地饮用水质安全。
根据《云南省行业用水定额地方标准》(DB53/T168-2006),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75升/人·天,污水产生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5%计,农村人均生活污水量为64升/人·天;同时参考国家环境保护部确定的太湖流域农村面源调查数据,计算得到水源保护区农村人均生活污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见表5-3。
表5-3 农村人均生活污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
|
生活污水量 |
TP(g/pp·d) |
TN(g/pp·d) |
COD(g/pp·d) |
NH3-N(g/pp·d) |
人均指标 |
64(l/pp·d) |
0.44 |
5.0 |
16.4 |
4.0 |
产生总量(t/a) |
415621(m3/a) |
2.9 |
32.5 |
106.5 |
26 |
入库总量(t/a) |
103905 |
0.73 |
8.13 |
26.6 |
6.5 |
据此进行计算,2005年水源地生活用水量为48.7万t/a,污水排放量约为41.6万t/a,污染物入库率按照8%计,年污染负荷量为TP0.23 t,TN2.6 t,COD 8.52t,NH3-N2.08 t。
跃进-青云水库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垃圾利用率较低,绝大部分都露天堆放,其渗滤液会对地表水产生污染。
根据现场调查,村落生活垃圾主要以人畜粪便、塑料包装、废旧泡沫、破布、旧鞋、农业垃圾、煤渣、畜禽死尸、包装袋、食物残渣、卫生用品废弃物为主。由于收集设施缺乏、清运体系不完整,村落的房前屋后、大街小巷、沟渠等处,垃圾随处可见,平日垃圾发酵散发出难闻气味,渗滤液和生活污水一起无序排放,严重影响广大村民的身心健康,一遇暴雨则被冲刷进入河道,最终进入水库。
根据2006年6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培训讲义》资料,同时结合水源保护区农村的实际特点,按人均生活垃圾0.6kg/d计算,渗出TP0.05%,TN0.21%,COD 2.0%,NH3-N 0.021%进行计算,污染物入库率按2%计,则跃进-青云水库水源保护区7个村委会产生生活垃圾估算约为3896 t/a。污染物入库量估算为TP0.04 t,TN0.16t,COD1.6t,NH3-N 0.016t。
人粪便利用率按90%计,设定人粪便冲刷水的污染负荷为TP0.0524kg/(人·年),TN0.306kg/(人·年),COD 1.98kg/(人·年),NH3-N 0.25kg/(人·年)。污染物入库率按照2%进行估算,则2005年水源地居民人粪便污染负荷量为TP0.019t,TN0.11t,COD0.70t,NH3-N 0.09t。
跃进——青云水库水源保护区的生活污染包括保护区农民杂排生活污水、垃圾渗沥、粪便流失,详见表5-4。
表5-4 跃进-青云水库水源保护区的生活污染统计
项目 |
TP(g/pp·d) |
TN(g/pp·d) |
COD(g/pp·d) |
NH3-N (g/pp·d) |
生活垃圾 |
0.04 |
0.16 |
1.6 |
0.016 |
生活废水 |
0.23 |
2.6 |
8.52 |
2.08 |
人粪便 |
0.019 |
0.11 |
0.7 |
0.09 |
合计 |
0.29 |
2.87 |
10.82 |
2.19 |
由上述分析计算结果统计,跃进-青云水库水源保护区杂排生活污水、垃圾渗沥、粪便流失带来的年排放量为污水41.6万t,污染负荷为TP0.29t,TN2.87t,COD10.82t,NH3-N 2.19t。
由于水源地内无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也没有设置污水收集管网,垃圾、污水、人粪便直接或通过土壤进入库区,对水源保护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5.3.3 畜禽养殖污染
畜禽排出的粪尿等废弃物,经过地表径流,通过河道及村落沟渠将其输入水体而造成的污染。
跃进-青云水库水源保护区各村委会蓄禽养殖情况见表5-5。
表5-5 跃进-青云水库水源保护区7个村委会蓄禽产量统计表
村委会名称 |
大牲畜 |
猪 |
羊 |
家禽 |
||||
出栏数 |
存栏数 |
出栏数 |
存栏数 |
出栏数 |
存栏数 |
出栏数 |
存栏数 |
|
马黄田 |
41 |
459 |
700 |
995 |
- |
- |
398 |
2220 |
铁所 |
237 |
630 |
2312 |
2427 |
75 |
161 |
12692 |
8026 |
甸尾 |
44 |
617 |
2026 |
2263 |
20 |
30 |
1595 |
2515 |
高楼寨 |
5 |
330 |
600 |
500 |
- |
- |
600 |
1009 |
跃进 |
- |
443 |
2026 |
2728 |
- |
- |
2834 |
4807 |
幸福 |
10 |
550 |
1650 |
1200 |
80 |
270 |
4136 |
3493 |
小旷野 |
102 |
958 |
3143 |
1475 |
- |
- |
2272 |
3467 |
合计 |
439 |
3987 |
12457 |
11588 |
175 |
461 |
24527 |
25537 |
根据2006年6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培训讲义》资料,畜禽粪尿排泄系数见表5-6,畜禽粪便中污染物平均含量见表5-7。
表5-6 畜禽粪尿排泄系数
项目 |
单位 |
牛 |
羊 |
猪 |
鸡 |
鸭 |
粪 |
Kg/天 |
20.0 |
0.7 |
2.0 |
0.1 |
0.1 |
Kg/年 |
7300.0 |
100.0 |
300.0 |
6 |
6 |
|
尿 |
Kg/天 |
10.0 |
1.1 |
3.3 |
- |
- |
Kg/年 |
3650.0 |
165 |
495 |
- |
- |
|
饲养周期 |
天 |
365 |
50 |
150 |
60 |
60 |
表5-7 畜禽粪尿中污染物平均含量 单位:kg/吨
项目 |
TP |
TN |
COD |
NH3-N |
牛粪 |
1.2 |
4.4 |
31.0 |
1.7 |
牛尿 |
0.4 |
8.0 |
6.0 |
3.5 |
猪粪 |
3.4 |
5.9 |
52.0 |
3.1 |
猪尿 |
0.5 |
3.3 |
9.0 |
1.4 |
鸡粪 |
5.4 |
9.8 |
45.0 |
4.8 |
鸭粪 |
6.2 |
11.0 |
46.3 |
0.8 |
按照表5-5、5-6和表5-7中系数进行计算,污染物流失率以1%计,则水源地2005年畜禽粪便污染排放量估算见表5-8。
表5-8 水源地2005年未利用畜禽粪便污染物估算统计表
项目 |
存栏数 (头) |
流失率(%) |
污染物排放量(吨) |
|||
TP |
TN |
COD |
NH3-N |
|||
猪 |
11588 |
1 |
0.14 |
0.4 |
2.3 |
0.18 |
羊 |
461 |
1 |
0.05 |
0.3 |
1.22 |
0.12 |
牛 |
3987 |
1 |
0.4 |
2.42 |
9.8 |
0.99 |
家禽 |
25537 |
1 |
0.01 |
0.15 |
0.07 |
0.01 |
合计 |
- |
- |
0.6 |
3.27 |
13.39 |
1.3 |
注:家禽单位为只,家禽产生的污染物按鸡产生的污染物标准估算,羊产生的污染物按牛产生的标准来估算
5.3.4 矿山径流污染
经现场调查,目前在汇水区域内煤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对水库不会造成影响。
根据2006年6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培训讲义》资料,标准矿山企业的年径流污染物流失量为TN0.8t/a,COD 80 t/a,NH3-N 0.6 t/a。标准矿山企业的定义为:地处平原地带,面积在10km2左右,年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矿山径流的各种因素导致的源强修正系数见表5-9。
表5-9 矿山径流污染修正系数表
地形修正系数 |
面积修正系数 |
降雨修正系数 |
2.5 |
0.5 |
1.4 |
根据上述的源强系数及修正系数可以算出跃进-青云水库水源保护区矿山径流污染物年排放量为TN1.4 t/a,COD140 t/a,NH3-N 1.05 t/a。
5.3.5 面源污染总体分析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水源地内的面源污染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见表5-10。
表5-10跃进-青云水库汇水区区2005年面源污染评价结果
项目 污染源 |
排放量(吨/年) |
污染物等标负荷比(%) |
污染源等标负荷比(%) |
||||||
TP |
TN |
COD |
NH3-N |
TP |
TN |
COD |
NH3-N |
- |
|
0.032 |
6.95 |
330.76 |
3.3 |
1.18 |
6.43 |
36.73 |
5.88 |
50.23 |
|
生活污染 |
0.29 |
2.87 |
10.82 |
2.19 |
5.26 |
2.70 |
1.26 |
2.05 |
11.26 |
畜禽养殖 |
0.6 |
3.27 |
13.39 |
1.3 |
11.17 |
2.84 |
1.55 |
1.21 |
16.77 |
矿山径流 |
- |
1.4 |
140 |
1.05 |
- |
1.53 |
19.17 |
1.15 |
21.85 |
合计 |
0.92 |
14.49 |
494.97 |
7.84 |
17.62 |
13.50 |
58.71 |
10.29 |
100.0 |
通过表5-10可以看出,水源地主要污染源为农田径流,占全部污染负荷的比重达到一半以上,为50.23%;主要污染物为COD,占全部污染负荷的比重一半以上,为58.71%。
5.4 污染源调查分析结论
由上述调查分析结果可以得知,水源保护区内经济结构中农业占绝对优势,水源地农业人口较多,耕地分散,与水库库区的直线距离近,且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加之集中养殖的种猪,导致面源污染成为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来源。
而水源地区域内煤矿开采和制砖厂在水源地及其周边,不仅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而且也使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目前虽然这两个企业排放的废水不会影响水库水质,但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工作依然进展缓慢,加之区内非法采砂、采石点的存在,可能造成的潜在污染威胁也是不容忽视的。
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控制
6.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预测
由于受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的制约,采掘业、工业、第三产业将会受到制约,其污染排放不会明显增加。农田径流污染在不改变生产方式的情况下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但是,如果推行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农田径流污染将迅速上升。
随着人口的缓慢变化,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增加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如果改变生活方式,如普及水冲厕所、洗衣机、淋浴设备,人均排污水平将迅速上升接近或达到城镇水平,而带来严重的生活污染。若近期按生活污水量上升到120升/人·天计算,人均污染物排放量见表5-11。由于区内缺乏下水道、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所排污水必将完全通过沟渠、河道进入水库,带来严重污染。
表5-11 农村人均生活污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
|
生活污水量 |
TP(g/pp·d) |
TN(g/pp·d) |
COD(g/pp·d) |
NH3-N(g/pp·d) |
人均指标 |
120(l/pp·d) |
1.1 |
13.6 |
45 |
13.0 |
如果沿用现状的畜禽养殖和粪尿综合利用方式,畜禽粪便污染排放量不会显著增加。但是,如果采用卫生圈养,畜禽粪便一律用水冲洗,所排污水将大幅度上升,后果比普及水冲厕所还要严重。
6.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容量计算
根据建水县水务局提供的纳污能力计算资料:
(1)饮用水水源跃进水库保护区设计水文条件
水库计算库容:V=700000m3
设计保证率下平均水位对应的水面面积:S=0.6km2
水库入库流量:Q=0.17m3/s
水库平均水深: Z=1.17m
水质现状:Ⅲ类,目标水质:Ⅱ类。
污染物:COD,NH3-N,TP,TN。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COD,NH3-N采用均匀混合模型
公式[m]=CskV+(Cs-Co)Q
式中:V=700000m3
K=23.14×10-7
Q=0.17m3/s
COD:Cs=3.5mg/l,Co=2.1mg/l,
M=1276.408kg/d。
NH3-N:Cs=0.48mg/l,Co=0.52mg/l,
M=49.81kg/d。
TP,TN采用河田健模型
公式[m]=CsZ(Q/V+10/Z)
式中:V=700000m3
Q=0.17m3/s
Z=1.17m
Ⅱ类水质时:
TP[m]=0.985kg/d
TN[m]=19.71kg/d
(3)青云水库按维持现状考虑,无需进行容量计算。
6.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削减要求分析
水库污染物容量计算如上所述,引用第四章的测算结果,其削减目标如表7-1。
表7-1 污染物削减量计算表
|
COD |
TN |
TP |
NH3 |
容量(t/a) |
465.89 |
7.19 |
0.36 |
18.2 |
入库总量(t/a) |
428.76 |
9.39 |
0.80 |
12.30 |
削减量(t/a) |
|
2.20 |
0.44 |
|
6.4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容量控制要求
计算结果表明,保护区总体污染水平较低,保护难度较小。污染物产生量中总氮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削减。
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与核定
7.1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情况
7.1.1 湖泊、水库的划分依据与方法
根据HJ/T338-200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结合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所在水库、湖泊的规模及周边地形地貌等,对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分类。
表7-1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分类表
水源地类型 |
水源地类型 |
||
水库 |
小型:V<0.1亿m3 |
湖泊 |
小型:S<100km2 |
中型:0.1亿m3≤V<1亿m3 |
大中型:S≥100km2 |
||
大型:V≥1亿m3 |
|
注:V为水库总库容;S为湖泊水面面积。
根据表7-1所示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分类的标准,跃进总库容0.1亿m3≤V<1亿m3,属于中型水库;青云水库小于0.1亿m3,属于小型水库。
因此,根据HJ/T338-200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按照小型水库和中型水库水域功能和保护要求,结合经验方法将建水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为一、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7.1.2 各级保护区定界的技术说明
(1)水源保护区总体范围确定
在详细核查水源保护区面积与水源保护区总体边界基础上,在建水县1:50000电子地形图上进行水源保护区界定划分。
(2)保护区边界划分原则
①总体边界划定遵循分级保护原则。
②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局部地段边界走向采用内缩或外放形式进行微调。
③坚持有利于管理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永久性的明显标志标示保护区界线,以自然地理实体(如山脊、河道、自然标志性地物等)、行政边界作为主要参照,有利于今后实地划界定标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④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行政自然村压线分布于分界线两侧的情况,尽可能合理划归一个级别中,以免在今后的管理中产生难以预料的纠纷,使划界工作合理、合法、合情,有利于社会公平与和谐,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水源地居民的影响。
(3)三级保护区边界确定
由于建水县水源地既有水库又有沟渠,因此按照中型水库、小型水库及河流水域功能和保护要求,按照HJ/T338-200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一、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边界的划分。在1:50000电子地图上划定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边界,并说明选用的技术指标,划分方法。对局部区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最后用图表示各级保护区的范围。
7.2 水源保护区划分核定情况
7.2.1 各级保护区定界情况说明
(1)一级保护区:青云水库、跃进水库正常水位的淹没范围及其外围汇水区陆域200m;其中与高速公路接壤部分以高速公路边缘为界,采取隔离措施;入库河道泥冲河上游3000 m(截止于跃进水库二级保护区边界线)的水域及外围陆域50m;入库河道旷野河原则上将其上游3000 m的水域及外围陆域50m划为一级保护区,但其范围未超过跃进水库二级保护区界线,考虑到水源保护效果且与跃进水库划界相协调,因此旷野河以入库河口为基点将其上游4144 m水域及外围陆域50m划为一级保护区;跃进高沟及其外围陆域50m。
(2)二级保护区:跃进水库汇水区内,一级保护区外围陆域2000m(原则上泥冲河和旷野河一级保护区外围陆域100m的范围划为二级保护区,但由于该区域未超过跃进水库二级保护区的边界,因此,则以跃进水库二级保护区的边界为准);青云水库的全部汇水区;跃进高沟一级保护区外围陆域各延伸100m为二级保护区的外边界。
(3)准保护区:跃进水库汇水区除二级保护区以外的范围,局部区域按行政边界进行划定;跃进高沟、青云水库不设准保护区。
7.2.2 各级保护区区划结果说明
(1)一级保护区:青云水库水域0.70km2、陆域1.63km2;跃进水库水域5.1 km2、陆域2.97km2;泥冲河0.27 km2;旷野河0.39 km2;跃进高沟3.29 km2。合计14.35km2 。
(2)二级保护区:青云水库汇水区9.67km2;跃进水库水一级保护区外围陆域汇水区32.23 km2;跃进高沟4.45m2。合计46.35km2。
(3)准保护区:跃进水库二级保护区外围汇水区139.7km2。
(4)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区划总面积200.4km2,区划面积汇总情况见下表。
表7-2 水源地保护区区划情况汇总(单位:km2)
|
泥冲河 |
旷野河 |
跃进水库 |
青云水库 |
跃进高沟 |
小计 |
|
一级 保护区 |
水域 |
0.27 |
0.39 |
5.1 |
0.70 |
3.29 |
14.35 |
陆域 |
2.97 |
1.63 |
|||||
二级保护区 |
|
|
32.23 |
9.67 |
4.45 |
46.35 |
|
准保护区 |
|
|
139.7 |
—— |
—— |
139.7 |
|
合计 |
0.27 |
0.39 |
180.0 |
12.0 |
7.74 |
200.4 |
8、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8.1 一级保护区综合整治方案
8.1.1 一级保护区防治措施
一级保护区防治工程重点是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一级保护区为核心保护区域,首先应实施封闭式管理,禁止一切可能导致污染水体的行为;其次应加固水库堤坝,保护库岸岸坡,避免管涌溃坝或不合理的库容淤积损失。
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禁止勘探、开采矿产资源;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禽畜,禁止网箱养殖活动;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和旅游开发活动;禁止堆放工业固体废弃物、垃圾、人畜粪便和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禁止建立墓地和掩埋动物尸体;禁止其它污染水源的一切活动;禁止设置油库;不得设置与供水需要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
一级保护区内用地主要为水域用地及水源涵养林用地,需要实施植被修复、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措施,加强保护水源涵养林,改善一级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跃进、青云水库周围一级保护区内的耕地,作为库区正常蓄水位高程以下的土地全部退耕,同时禁止在旱季低水位时进行耕种或放牧。跃进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以上一级保护区内的部分农田逐步退出,不再耕种,实施天然湿地恢复以涵养水源。
青云水库库岸冲沟发育,岸坡稳定性差,植被覆盖度低,水土流失严重。降雨径流导致的泥沙等污染物直接汇入水库,不仅会缩短水库使用寿命,而且也增加了入库污染物总量。
对库区一级保护区内的25°坡耕地和荒坡采取退耕还林及封山育林等措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选择乡土树种如旱冬瓜、黄栎、滇油杉等营造水源涵养林,以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
按照划界范围的边界位置,在一级保护区边界设立界碑或界标等标志,以及局部的隔离网措施,确保一级保护区内不再有人为活动干扰和放牧行为发生。设置的界碑或界标等标志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 433-2008的规定。
尽快建立跃进水库、青云水库常规水质监测制度,掌握饮用水源的水质变化情况。
8.1.2 一级保护区工程措施
(1)水库堤坝除险加固工程
目前跃进水库、青云水库堤坝除险加固工程已在进行,争取尽快实施完成。
(2)青云水库强侵蚀区的水土保持工程,控制泥沙入库量。
(3)鸡石高速公路与青云水库接壤部分应尽快兴建隔离墙,避免重大污染突发事故。
(4)跃进水库、青云水库一级保护区需尽快建立外围隔离栏,保护水源。
(5)位于一级保护区内的居民户推广卫生旱厕,并对杂排生活污水就地处理,不得排入水库。对于离水面太近,污水直接进入水库的居民进行逐步拆迁。
规划投资90万元由建水县交通局在2010年实施完成300m高速公路隔离墙工程;规划投资1330万元于规划的近期、中期、远期逐步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推进村落污水处理工程,推广农村生态卫生旱厕,控制农业生产面源污染。
8.2 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
8.2.1 二级及准保护区污染防治重点
二级保护区内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原有排污口必须削减污水排放量,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水质标准;禁止设立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
二级保护区的水质保护目标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Ⅲ类标准,并且保证流入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准保护区内的水质标准应保证流入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二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
二级及准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重点本着源头控制、预防为主,治污为本的综合治理战略,不使污染水体汇入水库。妥善处理生产、生活垃圾,建设农户分散式污水土地处理设施。以有机、生态农业为方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畜禽粪便的堆肥化处理设施,控制化肥、农药的投入;以环境友好为目标,适度发展村镇规模,鼓励劳动力转移,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村,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
8.2.2 二级保护区污染防治措施
(1)水库周围居民点、上游水体污染防治
逐步建设村落污水收集系统,对生活杂排水就近、就地处理。
定期清淘现有水库上游坝塘,充分发挥的沉沙、自净功能。适当增加上游来水沉沙、截污设施。
(2)河道治理工程
在农田排水沟汇入的旷野河、泥冲河、跃进高沟前设置拦污闸和沉沙塘,阻截污染物和沉积泥沙,并定期清理以减小内源污染。
(3)清查影响水源地水质安全的污染源和建设项目
全面清查影响水源地水质安全的污染源和建设项目。彻底摸清破坏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影响水源水质的资源开发活动的情况,清理区域内的营利性挖沙、采石、采矿点。加强已关停矿山采点区域内的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恢复监督管理工作,对废弃矿业采空区,责令由开采企业恢复植被覆盖,避免直接破坏森林资源和人为水土流失的情况发生。
(4)农业污染源的控制和管理
水源保护区禁止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生产、任何规模的湿法除粪畜禽养殖,禁止规模化渔业生产。可适度配套沼气化建设的小型或分散农户型干法除粪畜禽养殖业。
水源保护区不宜发展放养型牧业生产,特别是以养殖山羊等对生态破坏较严重的畜牧品种。可结合农业秸秆综合利用,开展分散式牲畜圈养。
禁止发展塑料大棚等形式的高投入高污染型设施农业,鼓励和提倡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
(5)逐步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与处置系统
(6)鼓励劳动力培训与转移
制定有利于水源保护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优惠政策。对水源保护区劳动力给予技术培训,引导当地经济的正确发展,并为转移劳动力奠定基础。
规划投资550万元由建水县水务局在规划近期、中期、远期实施对旷野河、泥冲河的河道治理;规划投资220万元由建水县水务局在规划中期完成青云水库一级保护区隔离栏设置工程;继续推进水源涵养林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在规划中期完成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和生态村建设工程。
8.3 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
8.3.1 农村能源能源生态示范村综合建设
为了控制农村面源污染,需在水源保护区全面开展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主要解决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有效地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1)在保护区实施农村能源“五配套”,规范沼气池、卫生畜厩、卫生厕所配置技术,推广太阳能、节能灶、沼气综合利用等技术。利用沼气池既可以减少砍伐植被,还能综合利用种植业及畜牧业的固、液废弃物,而且沼气池的废渣、废液又是堆制有机肥的原料,这样就可以做到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可以作为传统薪柴的替代能源,还可补充沼气供给的不足。同时,还可积极引导农户使用石油液化气、电、蜂窝煤等商品能源,最大限度地降低当地薪柴消耗。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打造绿色环保的水源保护区品牌。加强高效、优质作物品种的引种与培育,逐步淘汰高耗肥、水的作物品种。农业部门应引导、调控水源保护区农业生产,鼓励传统小农型农业生产向集约、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推广测土施肥、平衡施肥和生物防治技术,控制化肥、农药的投入。提倡施用生物堆肥等有机肥和生物农药。鼓励保护区无害化集约生态种植,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降低农药、化肥施用量。
(3)通过资源优化整合,将畜牧业、种植业、家居生活等合理地结合在一起,综合利用各类可再生资源,降低保护区居民的生活成本,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环境优美卫生,生态良性循环,社会文明,生活富裕的生态村。
有效地控制面源污染,保护生态资源和森林植被,增加水源涵养林的保有量。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
规划投资230万元由建水县林业局于规划的近期、中期推广建设沼气池、太阳能等薪柴替代与清洁能源技术。
8.3.2 水源涵养林建设
(1)跃进、青云水库作为建水的城市供水水源地,植被覆盖率基本保持较好。但是,流域内村庄附近的植被由于烧柴问题无法解决总是或多或少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流域区内一些地点由于地表自然条件较为恶劣,植被覆盖率也较低,还需要进行封山育林或人工栽种水源涵养林。
(2)建议对保护区内25°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通过封山育林和人工改造,营造以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水源涵养林,充分发挥涵养水源的功能和作用。同时禁止在跃进、青云水库水源林保护区内从事开采活动。通过培植水源涵养林,既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质,又能保证水库来水稳定、持续补给。
规划投资800万元由建水县林业局于规划的近期、中期、远期实施水源涵养林建设。
8.4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工程
8.4.1 应急建设的基本要求
针对目前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应急能力建设薄弱的现象,开展该项工作,目的在于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避免或防止饮用水源污染,维护社会稳定,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和生命安全。保障居民生活的用水安全,为构建建水县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打下良好基础。编制应急预案,不断提高管护水平。
应急能力建设工程的基本原则:
(1)以防为主,充分考虑潜在的突发性事故风险;
(2)应急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8.4.2 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应急预案编制
(1)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应急预案编制的必要性
水库水体污染的主要风险分为两类:
常规污染型:由于气温等自然原因,导致局部污染或集中污染的爆发而影响供水,由于雨季山洪引发大量面源污染物以及泥沙汇入库区造成的污染等。
突发卫生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水为传播渠道的传染病病毒对水库水体造成的病毒污染;或是由于突发事件致使化学品等可能污染水体的物质,流入水体造成水源无法供水的情况,比如,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化学品的泄漏等。
编制应急预案,通过饮用水源风险源的识别,制定不同风险源的应急处理处置方案,形成应对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处置能力。
(2)编制应急预案确定应急级别
编制的应急预案的级别分成3类,预警级别越高预案的措施则要越周密、完备。
基本应急状态(一级:黄色);紧急应急状态(二级:橙色);极端应急状态(三级:红色)。
(3)编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方针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上通下达、恪尽职守、反应迅速、协调联运、妥善处理。
(4)编制应急预案形成应急组织机构
建立跃进、青云水库饮用水源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环境保护、水务、国土、卫生、建设、临安镇、甸尾乡人民政府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各部门应结合各自的职责,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领导小组负责受理水源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报告,调查事故原因、污染源性质及发展过程,立即做出处置措施反应;及时向县政府报告水源地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及其处理情况;组织水源地重大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事件的现场监察、监测及处理。领导应急队伍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按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办法的规定,必须建立完备的技术、物资和应急人员保障系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确保应急预案涉及的监测预防经费足额到位。
落实重大事件值班、报告、处理制度;组织专家和专业机构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向建水县人民政府提出是否启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5)编制应急预案应对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① 任务受领要求。水源地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在接到污染事故发生的警报后,应立即通知应急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当出现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时,领导小组应有一名以上成员到现场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② 应急值班制度。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通信联系畅通。接到重大水污染事故报告后,迅速上报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重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立即启动,开展应急处理工作。监察大队接到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指令后,要迅速出动,30分钟到达现场。
③ 应急现场处理。应急处理工作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要按职责分工,立即开展工作。监察人员负责现场调查、取证;提供应急处置措施建议;协助有关单位做好人员撤离、隔离和警戒工作;立案调查事故责任。监测人员负责污染物的现场快速定性分析、为应急处理提供依据;对环境污染物的性质、危害程度做出准确的认定;对环境恢复、生态修复提出建议措施等。
④ 现场污染控制。为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应急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实行通道控制,防止有毒、有害或放射性物质扩散。并在初步确定水体中污染物质的种类、性质后,与相关部门配合,切断污染源,隔离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疏散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参与对受危害人员的救治;按照应急与处置程序和规范组织实施,并及时将处理过程、情况和数据报应急指挥部。
⑤ 现场调查报告。污染事故现场勘察;技术调查取证;按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程度认定事故等级,共分四级。根据《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进行报告。环境监测应急人员应采取污染跟踪监测,直至污染事故处理完毕、污染警报解除。
⑥ 做好后勤保障。通信保障:应急启动时的通信保障;开进中的通信保障;处置中的通信保障。运输保障: 运转的确认和调度由局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医疗保障;生活保障;由应急领导小组拟定计划统一组织实施。
⑦ 发布公众信息。事故应急处理期间,需要发布的信息内容请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同意后对外进行发布,妥善做好公众宣传和教育工作。
⑧ 应急处理终止。当污染事故得到控制,并且继续采取了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能够将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时,由事故责任单位提出申请,监察大队写出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报告,报上级批准后,终止应急处理工作。
(6)编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具体要求
①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实行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凡延误重大水污染事故处理工作的,一律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② 如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人员首先抵达现场的,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防治污染区域的进一步扩大。待县应急处理工作人员到达后,再配合开展工作。
③ 一旦发现水源地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的,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向有关部门报告,并迅速组织调查处理,不得瞒报、漏报。
规划投资15万元由建水县环境保护局近期组织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同时规划投资80万元由建水县环境保护局和建水县水务局于2008年开始进行水源地应急能力建设。
8.4.3 应急饮用水水源和储备工程建设
跃进水库和青云水库是建水县城镇供水的惟一水源。近期应急水源为地下水,中远期应急水源为南庄镇的绵阳冲水库。在规划中远期正常水源因出现污染等问题无法正常供水时,由备用水源绵阳冲水库供水。
规划投资650万元由建水县水务局于规划远期完成绵阳冲水库13km的应急饮用水源管线工程。
8.5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
预警监测体系工程建设是为了保证保护区管理机构能够实时监测、控制水源地的水质、水量安全状况,提高预警预报能力,适应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管理需求。
8.5.1 水源地监控系统建设
跃进、青云水库是建水县境内的重要水库,通过在水库建立环境预警监控体系,建立高标准的水情测报系统、安全监测(闸门自控、视频监视) 系统,可将跃进、青云水库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准确地采集、传输、处理,建立防汛指挥及闸门自动化系统,最终达到防洪减灾、监控污染,保护水源,提高水库环境监控的现代化水平。
8.5.2 建立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网
建立跃进、青云水库库头、库尾水质四个断面自动监测网,水量水质实时自动监测;同时每月人工采样进行28项指标全项监测。对进水库污染情况进行预警,及时监测进入水库污染物总量。青云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则及时反馈向城市供水的水质状况。水质监测数据向社会及时公布。
规划投资650万元由建水县环保局于规划中期完成水质自动监测站和环境监测能力。
8.5.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监控网络建设
建立水源保护区污染源监控网络,通过自动化设备的进一步安装、完善,最终达到科学监测、合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1)水源地监测信息管理
建立水情自动测信息:通过GSM形式分别将水情信息传送至水库管理处及县水源保护区管理委员会。
(2)建立安全监测系统:安全监测所系统采集信息先由数据采集终端采集后传送水库管理处。
(3)基层预警体系:设置源头、河道、水库三级预警体系
源头预警是在农田排水汇入河道支流入口处,村庄生活污水排放口进行环保例行监测,及时发现污染指标异常增高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河道预警主要是对上游来水旷野河、跃进高沟及哱啰冲河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波动,根据造成水质异常波动的原因,采取防治措施。
水库预警主要是加强环库巡视,针对交通事故造成的剧毒化学品泄漏事故及类似事件由水库管理处组织抢险力量,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采取防治措施。若遇到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由政府部门和相关专家决定是否暂停水库对外供水。
水库管理处(所)必须认真履行职责,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隐患,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8.5.4 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1)建立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障技术标准体系,依法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污染物总量控制,保障水质安全。
(2)编制科学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建设方案,为今后适当时期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对生态与环境的保护措施与制度建设,制止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逐步修复生态与环境,控制水土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和建设。
8.6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8.6.1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在划定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加强水源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 433-2008规定,开展保护区界碑、界桩的建设,立标定界,并建立保护区宣传警示牌,对跃进、青云水库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污染。同时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措施 ,依法加强对跃进、青云水库水源保护区的管理与保护工作。
规划投资150万元由建水县水务局近期组织实施立标定界工程;同期规划投资30万元由建水县人大常委会和建水县环境保护局完成水源保护区立法工作。
8.6.2 监督管理自身能力建设工程
(1)加强保护区立法工作
加强保护区立法工作,从法律上对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做出明确规定,确定有关审批、实施与监督程序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规范饮用水源地的环境管理,尽快出台保护区相关的饮用水源保护管理规定,逐步完善饮用水源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促进饮用水源保护区合理规划,确保饮用水安全。使水源保护区环境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在开发、利用、保护方面逐步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2)管理法规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管理法规体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监督与管理,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好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关系。
以建水县水务局为基础,建立建水县跃进水库水源保护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管理跃进水库管理处(含跃进水库管理所、青云水库管理所)。
水源保护区所在行政辖区政府及其下属各职能部门负责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和社会经济建设工作。
水库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的保护和管理,协调配合水库主管部门工作,按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
(3)监督管理自身能力建设
建水县环境保护局负责水源保护区的水质监测、水污染防治的管理和监督。
加强环保队伍监督管理自身能力建设。加强监督管理,应用科技措施,明确责任分工,落实责任,健全管理机制,制定管理措施。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加强环保业务培训和信息交流工作,以及相关的基础性科学研究,提高素质,建设一支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建立行之有效的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的长效机制,促进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水源保护区内实行保护目标责任制,每年由县环保局、县跃进水库水源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与县政府签订水质保护目标责任状,建立目标责任风险抵押金制度。
建设项目从立项、审批、管理、运作、监督、验收,全程贯彻环保一票否决制。贯彻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不符合保护区立项要求的项目,计划部门不予立项。项目建设应按照“三同时”要求进行施工建设。
(4)饮用水源保护区监督管理
为使跃进、青云水库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确保水源不受污染,增加涵养水源量,建水县跃进水库管理处需进一步加强水库库区的水面的丢弃物和水面漂浮物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打捞工作,并对辖区内负责管理的水库水面及河道进行经常性巡视,禁止一级水源保护区内开荒、取土、采砂、挖筑鱼塘等不利水源地管理的现象发生,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区良好有序的监督管理机制,促进水源地管理的全面提高。
8.6.3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工程
实时监测水源水质,加强建设饮用水水源地监控信息系统,提高风险预警预报能力。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设内容包括饮用水水源地数据库,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及监控管理中心。水源地环境信息化网络建设和环境信息资源开发,实现数据远程传输和环境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环境事故应急监控和重大环境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大力提高水源地环境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规划投资830万元由建水县环境保护局进行监测系统建设和水源地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其中监测系统建设投资650万元、水源地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投资180万元。
8.7 在建水资源保障工程
尽快完成跃进水库和青云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是保障建水县饮用水供应的重要工程。跃进水库和青云水库经过50余年的使用,库区泥沙淤积严重影响着水库兴利库容,坝体急需加固除险,以保证建水县城饮用水的供应。
9、项目可达性分析
9.1 项目投资及预期效果
汇水区面积200.4km2,项目总投资10560万元(其中近期项目投资430万元、中期项目投资3680万元、远期项目投资6450万元),规划远期距今还有12年,年均投资力度4.39万元/ km2;水源地汇水区人口17792人,按人头分配,投资力度494.6元/人·年。规划投资力度总体较为适中。
规划项目除直接用于污染治理、水源保障、管理监督等方面的投资外,安排了相当部分资金用于促进保护区居民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项目,因此规划的执行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保证建水县水源地的长治久安。规划近期项目投资430万元、中期项目投资3680万元、远期项目投资6450万元,投资额度逐期递增与建水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配套,在具体单个规划项目实施时还可积极争取上级各部门的支持,因此规划投资较为合理。
跃进水库和青云水库近期水质较好,汇水区人口密度低,基本没有大的工业污染源,社会发展程度较低,在适当治理的基础上,正确地引导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可以保证水库水质的长期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
9.2 水源保护区规划项目可达性分析
一级保护区规划项目多而复杂,以一级保护区的规划项目为例,主要的规划项目:划界立碑、隔离栏、输水渠道改造、高速公路隔离墙等,项目针对性和紧迫性突出,实施难度小,项目投资额度也不大;同时在一级保护区内没有工业区污染源关停并转工作,退耕和居民搬迁量有限,规划实施为中远期时限长,降低了执行难度。二级和准保护区的规划项目较少,项目执行难度小于一级保护区。
综上所述,本规划的项目执行应具有较好的可达性。
9.3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目标可达性分析
建水县饮用水源地取水点青云水库现状水质为Ⅱ类水质,作为补给水源的跃进水库水质CODMn接近Ⅱ类是标准值,其余指标均达Ⅱ类水质指标,情况基本良好,所以可以给建水县城提供水质优良的自来水。
跃进——青云水库汇水区人口密度低,开发程度低,没有大污染源,经正确引导发展,适当的污染治理措施,可以保证良好的水源水质,保障建水县城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要求。
南庄绵阳冲水库离县城12km,现状功能为饮用水源,库容1605万m3,水库上游汇水区居民点稀少,有利于长期水质保障,而且汇水区与跃进——青云水库完全独立,在跃进——青云水库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随时启动供水。
10、规划投资及效益评估
10.1 规划项目投资分析
规划投资总金额10560万元。
近期规划实施完成项目6项,投资额为43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4.1%。
中期规划实施完成项目2项,投资额为400万元;此外还包括近期规划开始实施至中期完成的项目11项,跨期投资额3280万元;至远期完成的项目5项,跨期投资额2450万元。中期投资总额为6130万元,占总投资的58.1%。
远期投资额实施完成项目1项,投资额为650万元;此外还包括中期规划开始实施至远期完成的项目4项,跨期投资额3350万元。远期投资总额为400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37.8%。
跨期投资总额为9080万元为,占86%。近期项目投资总额较小,相对来讲资金筹措压力较小。中期项目较多,准备时间也较充裕。跨前项目投资额最大,根据项目的成熟程度,可适时调整,为规划的执行留下了较大的机动空间。
规划投资总额较大,仅靠建水县的力量难以完成,需要积极寻求各上级部门的支持。
资金筹措、项目实施的负责单位较多,需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共同完成。
10.2 规划项目实施效益分析
规划的严格执行,可以保证建水县集中式水源水质的长期达标,实现规划目标,推动县域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规划的严格执行,可以充分保障水源地居民的基本利益,使当地生活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当地经济得到适度发展,通过保护水源,可以基本体现当地居民在保护资源中所创造的价值。
规划的执行,可以减少水源地居民与县城居民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水源保护的管理难度。
11、规划实施保障与建议
11.1 项目资金保障
本规划涉及水源保护、水利、水污染防治等方面,因此本项目工程建设费及运行管理经费可考虑从多渠道筹集,主要筹集渠道有:
上级水利、环保、交通部门环保资金支持。其中把体除险加固工程资金主要来源于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等。修建隔离墙的费用应来源于交通部门;水库管理、生态村建设的费用应首先来自于生态补偿,生态补偿费主要来源于原水源销售收入,包含适当的政府补贴。
水资源补偿资金来源于城市收取的水费。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在确定水价时综合考虑调入水的因素,在收取水费时每单位水加收一定的费用作为水源保护专项基金,专款专用。资金全部用于保护区水污染防治、建生态村和保护区居民直补。
11.2 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保障
随着跃进水库水源保护区划分及核定工作的完成,应加快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建设,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中各级保护区须遵守的管理规定,尽快出台《跃进——青云水库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对水源保护区的各级界线及水源保护各方的权、责、利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将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切实纳入到建水县法律法规体系中。
11.3 组织和管理保障
本规划经审批后作为指导跃进——青云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建水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实施,并将规划与建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接。
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理顺管理机制,加强管理工作。
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内的基建项目严格贯彻环保前置审批程序,并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从立项、审批、管理、运作、监督、验收,全程贯彻环保一票否决制。基建项目应严格贯彻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水质监测制度。跃进——青云水库水源地管理工作以水务部门为主,其它相关政府部门密切配合。
成立建水县水源保护委员会负责对水源地内实施的所有项目进行监督。引入公众、舆论监督机制,直接监督政府工作的相关方面。建水县审计局负责对水源保护区内实施的保护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建水县监察局负责对项目主要责任部门进行行政督察。县环保局负责对项目实施情况、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与监督。
建水县人民政府建立目标责任制,对相关部门、水源地所在地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人进行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制度。将治理保护项目的立项、可研、建设、验收,资金申请,水质监测,水源供应等各项工作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流域各部门、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逐年考核。
建立规划项目绩效考核机制。对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治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工程绩效进行考核,审计部门负责对财务使用状况进行审核。以多种形式的执法监察推动综合治理工作。及时对治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进行检查,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工作不负责任,影响治理目标实现、造成损失的,要严肃追究当事人和领导者的责任。对工作认真负责,开拓创新,出色完成任务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对跃进水源地水污染防治重要性的认识,讲清水源保护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关系。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使每个公民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动员全社会,营造保护水源的社会氛围。
县政府要公示有关部门职责,定期公布跃进水源地环保项目投资、工程进展、运行情况与效果、跃进水库及入水库河流水质情况,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
新闻媒体要对跃进水库环境治理成效、污染水源的行为加强监督,正面宣传与警示教育相结合,鼓舞人民群众对水源保护工作的信心。
11.4 建 议
(1)保护和生态补偿并举
原水是一种商品,城镇用水需求是推动水源保护的起因,水源地居民对水源的保护是保障优质水资源供应的保证,保护措施必须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
(2)尽快建立水质监测制度
虽然跃进——青云水库汇水区内污染有限,但是因为水质涉及用水安全,应尽快建立监测制度,掌握水质变化。在必要情况下,做出及时反应。
(3)消除安全隐患
青云水库部分库区与高速公路接壤,一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出险,化学物质泄漏,将直接导致县城供水紧急停水或其它安全事故,应尽快设置隔离墙,消除隐患。
(4)妥善解决库区和库周权属关系的问题
青云水库附近荒山坡近几年由山权所有单位逐步绿化,但山林权属多家所有;跃进水库5.1km2水面权属当地农民,不利于水库水资源管理。为了便于保护区建立后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建议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理顺水资源供求关系,以保障水源水质的长期稳定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