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20-02612
-
发布机构建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0-06-24
-
时效性有效
大滇西环线旅游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所谡大滇西旅游环线,就是一个规划范围,是在原有1600公里西北环线(大理-丽江-迪庆-怒江-保山-德宏)的基础上,新增1600公里西南环线(昆明-玉溪-红河-普洱-西双版纳-临沧-楚雄),形成“8字形”大环线,同时在大环线圈内建设形成若干个小环线,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需求层次的旅游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旅游人群的个性化需要,将滇西丰富的独特旅游资源串连起来,推动滇西旅游全面转型升级。
在2020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我省要纵深推进滇西发展,按照“自然资源+健康养生+娱乐设施”的思路,完善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规划,构建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交通体系,开发个性化、多样化的线下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同时建设一批“因形就势、体量适度、融入自然、内在高端”的最美“半山酒店”,努力把大滇西旅游环线打造成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彩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多元的民族风情,加强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在大滇西环线建设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把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向纵深发展,结合商、养、学、闲、情、奇新六大要素,把传统的旅游拓展为新型旅游,把旅游产业由观光型向康养型转变。
建水是云南唯一一个同时获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两顶桂冠的县城,文物荟萃,文化底蕴深厚,使建水拥有独具魅力的旅游文化资源。首先,全县已造册挂牌保护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总计有505处(其中国保10处、省保10处、州保25处),被称为“古民居博物馆”和“古建筑博物馆”。建水千百年来的历史,成就了汉儒文化与边地文化的长期融合发展,具有多重文化背景的朱家花园、张家花园的建筑文化和朱子家训、百忍家风是居家文化的代表。以建水文庙、学政考棚、崇正书院、焕文书院、崇文书院等为载体的儒学文化,正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以中国四大名陶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和围绕紫陶创作而繁荣的书法、绘画、雕刻等文化,独树一帜。融本土文化、中原文化、东南亚异域文化、法国欧陆文化为一体,最终形成的民风民俗、美食小吃、地方曲艺等市井文化,如建水小调、彝族花灯、西门水、烧豆腐等,让人流连忘返。建水紫陶工艺、哈尼族铓鼓舞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族花灯、建水小调先后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县共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燕子洞、朱家花园、文庙、团山及学政考棚)、3A级旅游景区3个(紫陶街、蚁工坊及古城小火车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建水古城旅游度假区)。
其次,建水作为作为红河州的旅游龙头县市,旅游资源富集,今年年底,建个元高速即将竣工通车,千年建水古城和世界遗产元阳梯田黄金旅游线路即将形成,助推全州旅游业发展。为整合弥勒、建水和元阳三大县市旅游资源,打造滇南黄金旅游线路,在建水、元阳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建水至弥勒朋普高速公路建设,将促进和带动我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在今年5月,省长阮成发主持召开了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3次会议,会上提出要坚持规划引领,严守生态红线,高标准高品质建设半山酒店,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把建设半山酒店作为重要抓手,加快推动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促进旅游产业由观光型向康养型转变。
所谓“半山酒店”就是以书院会馆、民居合院、森林木屋、帐篷酒店、观念设计等不同风格类型的酒店,大都与山相伴、依山而建。谋划建设半山酒店,要聚焦“定位”“风格”“格局”“路径”四要素。即要展现“低调的奢华”,又要突出自然、生态、小体量、低密度,建筑物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特点,打造藏在山间、隐没林中、外观古朴、内部高端、设施现代、服务一流的精品酒店,并配有游客服务中心和汽车营地,让游客享受到独一无二的入住体验。也要支持有实力有情怀的民营企业和引进国内外大企业来投资建设,力争今年十一黄金周前建成一批半山酒店并进入“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在年底评选表彰一批“最美半山酒店”,助力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建水目前要全力打造的就是“花月小筑酒店”,项目位于建水县西庄镇双龙桥湿地公园内,依托建水“泸江烟柳”田园自然景观,双龙桥、乡会桥等文化旅游资源,以江南建筑为基调,以湿地小岛为布局,以我们当地的凤凰花、檀梨花、玉荷花、三角梅、石榴等花卉,结合观月主题,打造中国最美的花月小筑,让诗情画意充满酒店的每一个角落。其次,还有以概念设计、风格独特为布局的蚁工坊半山酒店。
我县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旅游项目单一,一些旅游产业多年来都没有创新,还仍然停留在旧貌、旧观念、旧的观光路线、产品单一,甚至吃老本的基础上,没有创新,没有拓展,没有改变。慢慢的就导致旅游人数的减少,消费的减少,说白了就是游客不知道去哪儿玩,玩什么,怎么玩,买什么,去哪儿消费。据统计,2020年1月—5月我县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14.0219万人次,同比减少41.34%。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123人次,同比减少99.52%,接待国内旅游者314.0096万人次(过夜游客135.2040万人次、一日游游客178.8056万人次),同比减少41.06%。实现旅游总收入39.68亿元(过夜游客收入29.37亿元、一日游收入10.30亿元、海外旅游收入0.01亿元),同比减少43.22% 。由此可见,在受疫情影响的同时,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基本要素已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游玩质量和消费理念。为此,我县提出了创建5A级旅游景区及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从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我县旅游资源开发及转型升级。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原国家旅游局)制定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GB/T1775-2003)等相关规定,明确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并制定了旅游景区国家标准评定细则,在创建要求高,标准多,创建难的同时,加上我县的实际问题,为创建工作带来困难。首先,资金投入不足。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虽在不断地进行完善,但是要达到5A级旅游景区水平还需加大完善力度,如生态停车场的建设、A级旅游公厕建设、游客集散中心、不协调建筑的拆除及立面改造、服务设施的完善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特别是古城5A级景区游客集散中心项目推进难度大,项目位置规划在小火车主题公园附近,项目区涉及居民多,人口聚集、房屋密集,建设征地及拆迁工作的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
其次,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人才资源是发展的主要战略。要实现建水古城打造高质量、高标准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关键还在人才。在打造建水古城景区的过程中,从组织管理到创建计划书的编写再到景区的修缮和改造,都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再次,品牌打造力度不够。建水古城存在文化内涵不够丰富,游客参与性活动较少,景区产品较为单一,特色文化融入不够,服务配套设施不健全,对游客吸引力不够的问题;在景区宣传上还未实现报纸、新闻、网站、纪录片等宣传手段的全面覆盖,景区形象、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还需进一步提升,同时在群众工作方面群众宣传力度不强,参与性不足。
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就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公共设施配套。对照创建标准及省检专家组提出的要求,进一步整改完善,不留死角,力争达到创建标准。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力量通力协作,打好创建攻坚战。分片包干,落实责任。要做到机构、任务、人员、时限4个明确。搞好宣传,营造氛围,打好古城品牌。创建工作,对内是一项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环境质量及景观质量的工作,对外又是一次极好的宣传建水旅游、提高景区知名度的有利时机。把宣传工作贯穿在创建过程始终,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大造声势,深入开展创建宣传,要把创建的过程变成为提高建水县旅游知名度的过程。强化督查,狠抓落实。各单位、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单位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要将创建工作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对任务完成好、成绩显著的部门和单位,县委县政府将给予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不力、行动迟缓、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创建活动的,要实行全县通报,并对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理。督查组要定期对创建工作进行督查,并将工作情况予以通报,通报的情况将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同时,2019年6月,建水古城旅游度假区被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2020年6月,建水古城省级旅游度假区已达到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必备条件。为深入推进我县旅游业转型升级,积极申报创建建水古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水古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申报材料已于6月15日报送省文旅厅。
建水县发改局 郭春梅 13508836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