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2-01259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5-07
信息名称
2022年建水县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13日在建水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建水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

  赵  雄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建水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勠力同心、实干笃行,全景展现跨越式发展新画卷

  过去五年,是建水县把握百年变局、迎战百年大考、奋进百年目标,赶超发展、大幅进位的五年。全县上下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建设“三个示范区”、打好三大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稳中向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与2016年相比,县域生产总值增加94.16亿元,年均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加2.68亿元、年均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加7.38亿元、年均增长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29.90亿元,年均增长7.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3.49亿元、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518.94亿元,分别是上一个五年的1.12倍、2.86倍;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0930元、18597元,与2017年相比分别增长35.2%、48.9%,年均增幅分别为7.8%、10.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以内。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加99.13亿元、79.15亿元,年均增长8.6%、12.69%。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28.57亿元,县域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稳居全省县域经济30强,首次上榜“中国西部百强县”。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克难攻坚,全面小康宏图展现。我们扛牢精准扶贫的政治责任,5.14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56个贫困村如期出列。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接续促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25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1.13万户脱贫户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流转土地22万亩,带动14万人就近就地务工,实现稳定增收。积极打造南庄“金剪刀”疏果队、岔科劳务用工协会等劳务输出品牌,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32万人、转移就业率达73.6%。全面落实“雨露计划”和“东西协作”,累计资助4937人,发放资助金1606.9万元。严格落实各项医疗政策,脱贫人口参保率达100%。完成415件农村供水保障工程,18.66万群众的安全饮水得到了解决。新建自然村道路540公里,提前3年实现建制村100%通硬化路目标。水务局、扶贫办等5个集体,童金录、朱荣忠等5人获得省级表彰。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扎实推进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5%以上;全面实施泸江河流域治理、跃进—青云水库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工程建设;纵深推进河(湖)长制;万元GDP用水量下降45%,用水效率得到提升、用水结构得到优化,被水利部授予“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整治29家涉镉企业,70座工业固废堆场、尾矿库;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控制指标内;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及石漠化综合治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46%,较2016年跃增9.53个百分点。创建1个国家级生态文明乡镇、9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4个国家级森林乡村、36个省级森林乡村,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持续打造宜居宜游高品质县城。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行稳致远,产业质效提档升级。“5+4”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21.3:38.8:39.9优化为20.2:25.1:54.7,第三产业占比历史性超过50%,产业结构更趋于健康长远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得到质的提升。全县农业总产值累计完成322.67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1.45倍。加快“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建设,重点培育葡萄、蓝莓、柑橘、石榴、洋葱、马铃薯等特色果蔬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了68万亩粮食、32万亩水果、35万亩蔬菜、7万亩中药材及80万头生猪、750万羽家禽等多元化特色产业。累计认证绿色食品27个、有机农产品16个、无公害农产品2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云南高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水县福新果蔬专业合作社进入云南省“绿色食品牌”目录名单。农业农村和科技局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曲江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建水荣列2021年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绿色产业园区聚集功能逐步凸显。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产值分别达776.36亿元、560.91亿元。“一核四区”工业园区布局基本形成,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基础得到了巩固强化。建水工业园区被评为省级绿色园区,60万吨炭素阳极二期、年产15万吨中高端铝合金新材料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绿色水电铝材规模全州第一。涌现出紫燕水泥、千原木业、宏斌食品等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第三产业质效更趋稳定均衡。连续四年上榜“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增开昆明—建水“复兴号”动车8对次,输送旅客达763.29万人次。假日旅游经济呈现出有效复苏持续向好趋势,实现旅游总收入606.83亿元、年均增长18.30%,接待国内外游客5527.87万人次,年均增长18.25%。持续推进古城风貌保护恢复,建成临安府署、龙窑生态城、紫陶博物馆、紫陶里等重点旅游项目,打造紫陶街、小桂湖市井文化街、蚁工坊、于坚书房等文化景区。临安古城主题特色街区上榜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紫陶小镇入围“中国最美50个特色小镇”,团山村入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马家营村入选2021年度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获批云南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特色旅游城市、省级旅游强县。学政考棚、玉皇阁及崇文塔、土主庙入列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保、省保单位数量位居全州第一。学政考棚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蚁工坊、紫陶街、古城小火车站入列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水正成为云南文化旅游发展新方向。紫陶产业健康发展。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2246户,辐射带动从业人员超4万人,年产值从11亿元跃升至40.3亿元。建成建水紫陶抖音直播基地,培育紫陶电商140余家,线上销售额突破1亿元。推广运用“数字紫陶”扫码溯源技术,紫陶产品拥有了“身份证”。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上榜“全国版权示范园区”,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荣获“中国紫陶之都”称号。上海交通大学—建水紫陶联合研究中心揭牌运行,实现研发创新、融合发展。崇文同创、陶园三杰、浪鬼紫陶等一批企业茁壮成长。数字经济活力迸发。有序实施智慧停车、智慧城管、智慧旅游、智慧党建等项目,数字化改造产业项目快速推进,累计完成投资5.5亿元。5G商用试点和新基建全面推进,投运5G信号基站243个,临安古城、紫陶小镇等景区率先实现“美丽县城”高速网络体验。全面推行“非接触式”办税、区块链电子发票场景应用实践落地紫陶里。建成电商产业园、县级物流集散中心,实现14个乡镇网点全覆盖。一批本土电商企业健康成长,实现电商交易额31.15亿元,总量及增速均排名全州第二。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45平方公里,建成城市道路168.81公里、健康步道20.7公里;城镇化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51%、37.57%、41.21%。新修订并施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逐步走出一条“保护与建设相得益彰、群众利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道路。有序恢复31条历史街区,稳步推进文庙片区、朱家花园片区、指林寺片区、张明收藏馆等项目建设,建成新“十大院落”,修缮开放焕文、崇正、翰林等书院,深掘建水人文内涵,进一步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名片。西部、北部新区乘势崛起,“一城四区、四湖三河”总体构架初步形成。零公里和火车站片区完成提升改造,紫陶大道、毓秀路等断头路陆续打通。五龙湖城市公园、朱德公园、民族团结广场、惠历广场、燕归广场、小桂湖广场等文化活动场所建成投用。106个老旧小区住房条件明显改善,8750户棚户区群众喜迁新居。“国家卫生县城”顺利通过复评,省级“美丽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成功。临安古城、紫陶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名单,连续获得省级5亿元奖补资金。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拆临拆违18万平方米;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完成9.18万座农村卫生户厕改建,实现村级卫生公厕全覆盖;申报3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创建127个县级以上美丽乡村。乡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面貌焕然一新。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全县教育经费总投入69.82亿元,新增教学面积35.9万平方米。新建临安高级中学,全力推进建水实验中学周边道路及管网建设,教育领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80.1%提升至97.4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由100.61%提升至126.6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75.55%提升至95.7%。高考成绩连创佳绩,荣获“红烟桃李奖”76人,600分以上人数1506人,一本上线人数6554人,各项指标蝉联全州县市第一。成立教育关爱基金,817名优秀学子得到激励和关怀。建成残疾人紫陶培训和创业就业基地,帮助300余名学生自立自强。积极推进各类学校依法治校工作,建水一中、建水一小等13所学校荣列州级示范单位,实现县乡村三级体育设施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24平方米。59个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达标,人民医院晋级三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晋升为二级甲等专科医院;州中医医院正式组建挂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通过国家级评审,为群众提供了更高水平的健康保障。社保体系日趋健全。发放养老、失业、工伤资金36.93亿元,参保率均达90%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控在95%以上;基本公共就业服务覆盖率均达100%,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目标基本实现。全县拥有养老床位达2135张。投资1300万元启动烈士陵园纪念设施改造提升项目,乡镇散葬烈士基本迁入县级烈士陵园;发放退役军人及其他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资金1.5亿元;安置退役军人161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社会治理水平大幅提升。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人民群众综合满意率由88.29%跃升至96.59%。南庄司法所获评“全国模范司法所”。青龙派出所被省公安厅命名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4个单位获评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较2016年分别下降33.3、35.3、25个百分点。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纽带更加牢固,党和政府的阳光温暖了社会、赢得了民心。

  持续推动双拥模范县创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顺利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统计工作更加规范务实。供销系统改革持续深化,建水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组建。工青妇和科协等群团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地震、消防、气象、档案、史志、老龄、文联、红十字、机关事务、外事侨务、禁毒防艾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进取担当,政府效能日益提升。我们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深入开展忠诚教育,旗帜鲜明讲政治,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我们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担当实干 争先跨越”大讨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计监督不断加强,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党纪政务处分44人。深刻汲取统计执法、“个私协会”教训,以案促改统计执法、国务院大督查反馈问题。从严从实抓好中央、省委巡视和省委监督检查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七五”普法圆满收官。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正“四风”,完善部门权责清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我们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安排3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共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1045件、县政协提案877件,办结率、协商率、满意率均为100%。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五年时光,弹指一挥,我们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共同见证了建水的发展。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都了不起。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极具挑战又极富成效的一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稳中求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完成县域生产总值249.97亿元、同比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6亿元、同比增长3.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44亿元、同比下降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5.68亿元、同比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4.84亿元、同比增长6.1%;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121.07亿元、同比增长16.32%;实际利用外资156万美元、同比增长56%。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0930元、18597元,同比增长9.9%、12.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以内。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60.05亿元,同比增长31.8%。

  2021年取得了八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疫情防控扎实有效。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新建县疾控中心、州中医医院2个核酸检测试验室,6家发热哨点诊室竣工投用,建成8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1019个隔离房间;实现中、高风险地区入建人员全排查;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备足医用口罩、消毒液等12类防疫物资,达到满负荷保障要求;组建卫生应急、流调、消杀、采样应急队伍;超额完成3~17岁人群接种任务,有序推进18岁以上人群接种工作;实现医院、车站、景区景点、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扫码亮码全覆盖。30名强边固防突击队员、13名医务工作者主动请缨,坚守边境战疫一线,为守护国门安全贡献建水力量。

  二是乡村振兴全面起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积极推进“一平台双机制”建设,持续聚焦防返监测和帮扶救助,形成监测帮扶“331”工作模式,首创“5+5+N”小额信贷模式,新增投放小额信贷877笔4684.9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资金“活水”,帮助贫困群众走上小康路。重点围绕成效提升,下达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15亿元,实施项目57个,全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其中,投资1344万元建设曲江镇松树营—利民乡竹鸡河乡村产业路,助力沿线上万名群众跑出了致富“加速度”;安排1000万元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6个,14个乡镇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收运、卫生公厕均实现全覆盖。投入乡村振兴贷2亿元,完成污水管网13.44千米,道路硬化22.9千米,村庄绿化、美化2.21万平方米,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实施“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完成48个行政村386个自然村规划,重点打造4个规划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规划工作深入开展,用心描绘生态美、发展美、风气美的乡村画卷。

  三是城市发展欣欣向荣。临安新区带动城市更新建设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储备库,稳步推进环湖路、美丽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建水石屏“一湖两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颁布施行。有序实施临安路、朝阳南路、西门片区风貌提升改造,完成清远路、关帝庙街、红井街等35条街道电网建设、路面恢复及弱电线路规整。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智慧停车系统投用。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布局更加优化均衡。完成城区13个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让百姓“菜篮子”拎得更放心、更顺心、更舒心。龙井市场获人民网点赞,成功入列全省9个星级示范市场。

  四是产业提质持续向好。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步入快车道。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等项目;加快推进5万亩干热河谷基地、岔科乡村振兴蓝莓示范基地建设;宏斌公司年产15万吨蔬菜深加工等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化效应初步显现;中农仓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项目签约成功,佳果农业、山水福地等电商企业快速发展;圆满完成17.5万担烤烟收购任务,实现烟农收入2.74亿元。坚持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抓工业,坚持做优存量与做强增量并重,推动形成以绿色铝材为主导、多体系共同发展的工业格局,绿色工业产业初具规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96亿元,同比增长14%;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32.5亿元,同比增长37.88%;年产15万吨中高端铝合金新材料、60万吨炭素阳极二期等重点项目持续稳产,50万吨绿色铝材一体化项目稳步推进,年产30万吨福运煤矿建成投产。坚持全域化思路抓文化旅游,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蓬勃发展。作家、曲艺、美术、书法协会相继成立;出版《深情触笔墨·红心颂党恩》《建水诗词三百首》《建水古桥的背影》等书籍;县文化馆被定级为国家一级文化馆。紫陶里主题街区人气爆棚,国庆期间游客达14.84万人,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五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136公里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公路网里程达2439.62公里。建(个)元高速公路通车在望,开远—建水高速公路开工在即,弥勒—建水高速公路项目纳入省、州“十四五”规划。全长6.5公里的南环线如期竣工通车,与泸江烟柳相得益彰,再添一条生态景观大道。同步推进红罩塘水库、施家寨水库、铜厂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完成泸江河、岔科河等21.5公里河堤治理。投资9397万元,建成90.89千米10千伏、42.7千米0.4千伏线路,完成35千伏利民变扩建工程,电力设施进一步完善,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六是绿色发展卓有成效。河(湖)长制全面落实,青山、洗马塘等4座水库被评为州级美丽河湖。持续推进红河、南盘江两大水系保护修复,实施甸尾乡集镇片区生活污水收集治理项目。正式启动林长制,实施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1307亩,完成营造林9.1万亩,任务完成率达105.58%,创建29个省级森林乡村。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闭治理27座尾矿库。

  七是民生保障全面加强。实施13个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完成专门学校改扩建项目;组建建水一中、建水一小、建水四小教育集团;高考一本上线人数突破2000人大关,总上线率达99.97%,持续稳居全州县市第一。投资1.59亿元建设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成功创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位居全州第二,创历史新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绩突出,公安局被省公安厅荣记二等功。荣获“云南省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先进县”称号;人民医院妇科团队被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妇幼保健院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五大中心”建设验收通过,14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中医科中药房,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楼建成投用,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完善。

  八是政府效能不断提高。全面推进“担当实干 争先跨越”大讨论活动,迅速掀起学习研讨热潮。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办事效率。县乡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办件56.92万件,办结率达100%。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加快智慧政务建设,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7.98%,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不断提升。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16324万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围绕领导干部履行“四权一廉”情况,切实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强化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廉洁用权为目标,不断筑牢干部职工思想防线,营造了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用实干兑现承诺,圆满完成2021年十件惠民实事:公交改革顺利完成,100辆新能源公交车亮相古城;3个智能综合立体停车场基本建成,全县新增停车位1763个;南环线竣工通车,形成高效“内畅外捷”综合交通体系;城区50个公共场所配备心脏除颤仪,医疗应急救护能力持续加强;城区13个农贸市场实现提升改造和星级创建,新桥街、陈官、圣兴、青龙、曲江市场建成投用,坡头、碗窑市场开工建设;新建公办幼儿园4个,实现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顺利推进,建成54个电子商务农村服务站,实现乡镇电子商务站全覆盖;建设200公里农村公路,荣列“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启动14个乡镇自来水厂建设,完成51件农村供水工程,惠及14个乡镇3.68万群众;完成33.98万平方米村容村貌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初显。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州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县政府班子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十五届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和所有关心、支持、帮助建水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仍然是建水的基本县情,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工业增加值占比小,规上、限上企业数量偏少,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不高。税源结构单一,债务风险显现,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二是风险防控能力有待提升,生态保护、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领域短板突出,“水土气”污染防治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文明意识有待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任务依然繁重。四是政府治理效能有待增强,政府职能转变仍不到位,少数部门服务意识和法治意识不强,工作执行不力、落实不力。少数干部作风、能力、素质还不完全适应新阶段新要求。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大力弘扬担当实干精神,切实加以解决和克服。

  二、秉承初心、勇毅前行,昂首迈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面对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跨越发展新机遇、人民群众新期待、区域竞争新态势,全县上下谋发展、抓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想干事、干成事的激情更加澎湃,走在前、争进位的豪情更加激昂。我们唯有传承艰苦创业的实干作风,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阔步向前,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党中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致力于实现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提出的目标,深入落实州委“13568”工作思路,围绕县委“多维融入、两城协同、三产融合、城乡共兴”工作思路,聚力建设“千年古城·紫陶之都·乡愁建水”,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的建水篇章。

  未来五年,是推动建水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的五年。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倡导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实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深入基层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抓好落实。

  ——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县域生产总值、人均GDP等增速指标在州内居于前列,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于全州平均水平。“三张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全力建设“5+4”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大力实施省委“一二三”行动,打造全国早熟优质果蔬重点生产地,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创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完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创建目标。不断延伸完善产业链,培育农资生产、农产品加工、电商物流、供销等企业。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打造本地化资源开放的电商生态链。建成“中国铝谷”重要增长极。健全绿色铝材产业链体系,提升绿色经济“含金量”。重点推进50万吨绿色铝材一体化、15万吨中高端铝新材料二期项目落地建设,全力引进以铝水为原料的管、带、箔、型材等新材料加工企业。加快铅、锌、锰、钛等有色金属产业升级改造,释放企业产能,重塑我县采选行业优势。加快造纸、建材企业升级改造,重点支持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项目建设及红塔蓝鹰纸业新产品研发,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持续巩固和扩大绿色清洁能源优势,加大风、光等新能源项目投资,加快推进建水南庄二期30万千瓦光伏项目,完成国家级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抓实规上企业培育,按照“培育扶持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引导促进一批”的工作思路,全力做大规上工业企业总量,力争五年内,规上工业企业达60家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建成滇南最美乡愁健康生活目的地。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昆玉红旅游文化带,按照“一个景区”的理念打造“滇南最美乡愁之旅”。推进泸江烟柳田园综合体、五星级酒店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积极创建建水古城5A级旅游景区、紫陶里国家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不断提升建水文化品牌影响力,鼓励支持文化振兴和艺术创作,打造高端庭院剧场,关注和重视非遗传承人,让建水成为云南旅游发展新方向和健康生活目的地。建成国内闻名、国际知名的中国紫陶之都。依托“千年建水紫陶”的专有性和唯一性,坚持守正创新,促进紫陶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紫陶文化与旅游、科技及其他行业领域深度融合,紫陶全产业链框架基本形成,努力将建水打造成全国面向世界的陶瓷生产集散地。建成全州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加强数字社会建设,围绕医疗、教育、税务等多领域开辟“新赛道”;加强信息化教育装备配备与管理,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便捷化,各部门政务服务及行政审批事项均纳入平台办理,切实提高办事效率。推广“区块链+税务”在紫陶等领域应用,持续推进特色小镇数字化建设,将数字经济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开创新局面。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脱贫产业后续巩固及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工作,持续落实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帮扶机制。全面实施“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加快补齐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建设一批省州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振兴示范点,让田园风光成为最美的风景、蔬菜林果成为最好的绿化。

  围绕“一湖两城、古城新韵”发展定位,加快县域内空间规划编制,坚持微改造和全面改造并行,持续推进古城保护修复与利用,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推进临安古城保护与临安新区、高铁新城建设,坚持以美丽县城、健康县城、文明县城、智慧县城为抓手,大力推动城市修补行动、启动生态修复建设,打造高颜值生态、高质量发展、高品位文化、高品质生活的公园城市。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新突破。进一步构筑现代化路网体系。打通对外“大动脉”,加快推进开远—建水、弥勒—建水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建(个)元高速公路通车,实施乡镇三级公路提标升级工程,自然村道路通畅工程。扎实做好建水—石屏—罗里客货联运铁路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现代化水网设施。力争启动跃进水库扩容项目;稳步实施滇中引水、大型灌区建水片区项目,开工建设苏租、双帽山、驻月湖等水利项目,实现河库全面连通。加快美丽河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加快构建“一带一片两山”的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实现安全供水、高效用水。进一步构建现代化智慧网平台。聚焦传统基础设施赋能提效,补齐农村网络不畅短板,建成城乡全覆盖的5G网络保障体系。推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和城市管理智慧化,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化、人性化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展现新面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优化“一湖两城”“两城协同”生态发展空间,形成“三线一单”分区管控的区域生态环境管理格局。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98%以上。持续推进“一水两污”项目建设,完成第二自来水厂、第二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实现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行动,提升市容市貌新形象。全面推进农村“七改三清”,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立农村保洁制度和“两污”处置收费制度。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实现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推行“林长+警长”工作机制,推进森林建水建设,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国家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县,建设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美丽建水。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迈出新步伐。持续深化行政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村土地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初步构建“多维融入、四向联动”开放格局,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推进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同时,健全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完善维护安全稳定工作机制,构建普惠均等、便民利民的政法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和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协同发展职业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进一步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成为常态。推进重点医疗机构扩容提质工程,拓展“五大中心”建设成果。提高医共体运营发展能力,稳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制度,对城乡困难家庭做到应保尽保。健全退役军人优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健全日间照料和托老、托育服务专业机构。实施基层就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全力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加快建设法治建水、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面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以“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为阵地,构建“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城市管理模式。扎实推进平安建水建设,始终将法治化贯穿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积极化解民族地区发展制约因素,抓好抓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力争民族团结示范联盟创建成功。不断调整完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机制,改进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坚决守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顺应改革步伐,全面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水平。

  三、坚定信心、奋楫航行,锐意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2年是新一届人民政府履职的第一年。我们要深入贯彻中央、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为:县域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工业总产值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农业总产值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重点抓实八个方面工作:

  (一)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严峻复杂形势,坚决落实“四早”要求,强化疫情防控指挥调度、全员防控、联防联控等工作机制;坚决从严从细抓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强化五级网格化管理,做好境外及中高风险地区入建返建人员管控;坚持人物技同防,加大重点人群排查管控力度,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抓紧完成州二院核酸实验室建设,规范管理集中隔离观察场所,全面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强化监督检查、聚集性活动管理,严格落实亮码扫码和消毒措施,加快推进加强针和3~11岁、60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实战演练,确保发生疫情时迅速高效处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全力建设“三张牌”示范区

  做强“绿色食品牌”。围绕“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大力培育绿色化、标准化、数字化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年产15万吨蔬菜深加工、年加工2350吨果肉、年产6000吨沙琪玛等食品项目建设,形成具有更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食品制造业集群。依托建水高原特色农业规模优势、早熟优势、品质优势,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创建,加快推进曲江国家级产业强镇项目建设,启动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申报以葡萄为主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产业振兴提供源动力。做优“绿色能源牌”。抓住红河建水工业园区整合提升的新机遇,科学合理规划,尽快融入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构建联动发展格局。建成投产丁腈手套和PVC手套项目,推进官厅、坡头矿山转型升级,福运煤矿产能核增,绿色矿山、美丽矿山项目建设;尽快促成50万吨绿色低碳水电铝材一体化、年回收15万吨废旧铅蓄电池及铅再生、年处理3万吨大修渣4万吨炭渣技改等项目落地建设。全面启动风、光发电和天然气管道开口项目,建设建水—普洱成品油管道,稳步推进国家级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完成35千伏盘江变增容、35千伏甸尾变输变电项目;进一步完善城乡供变电站,解决农业生产用电接入受限问题。持续加大精准招商力度,着力引进拥有先进制造技术和可以与绿色铝材结合的企业,加快形成铝材精深加工集群,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以上。做精“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持续加大建水古城5A级景区、滇南最美乡愁之旅文化旅游带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开工建设建水美爵酒店,建成运营静园高端民宿、紫陶里酒店,加快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温泉康养基地、半山酒店等项目。加快完善旅游服务咨询点、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争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功。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和旅游综合总收入增长10%以上。做活“千年建水紫陶”名片。持续开展“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培育紫陶规上企业5家以上,紫陶年产值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推进园区企业知识产权规范化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提升招商引资成效,力争启动建水县紫陶数字化创新产业园建设项目。抢抓“丝路电商”新机遇,建立紫陶电商奖励机制,扩大线上销售规模,拓展海外销售渠道。

  (三)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完成3.8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确保2022年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67.71万亩、23.03万吨以上;烤烟种植面积、烟叶收购量分别保持在6.67万亩、18万担以上。持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实施脱贫村提升行动,打造6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启动青龙镇排楼坡村农田水利设施、临安镇狗街村和南庄镇干龙潭村产业路等186个项目建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积极争取省级示范点建设项目,打造“三生同步”“三产融合”“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和集镇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围绕“远看有形象,近看有亮点”目标,大力开展路边、河边、村边和绿化、美化、整洁化“三边三化”专项行动,高水平打造78个美丽乡村。

  (四)扎实推动新型城镇化

  城市更新行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融合推进,积极构建高效便利的交通体系、便民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富有韧性的城市基础设施、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网络、数字化的智慧城市。针对建水古城进行微更新,最大限度保留古城原有肌理,打造特色鲜明的主题街区,着力提升古城风貌;持续推进朝阳南路、清远路等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青云自来水厂扩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建设;实施建成区排水管网排查,加快补齐污水管网设施短板;稳步推进134个老旧小区、4716户棚户区改造,确保与城市同频、同质、同力、同步发展;大力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建设一批小绿地、小广场、小公园,实现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在12.7平方米以上。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智慧安居、智慧交通等技术应用,提升智慧公共服务能力,让群众居住更安全、生活更便利。坚持“因城施策”基本原则,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土地供给弹性,全面支持房地产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五)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抓好各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巩固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源治理,严格管控渣土车、建筑工地粉尘和焚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全面完成省、州下达的大气环保约束性指标。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协调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开展国土绿化美化行动。提高水环境质量,因地制宜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着力打好以放马坪片区、南营寨片区为重点的工业固体废物、重金属污染防治和“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两个标志性战役。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和天柱塔国家石漠公园项目建设。

  (六)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方面,完成投资7.47亿元,加快推进红罩塘、施家寨、铜厂水库工程等项目建设,新建苏租、牛滚塘、灵栖湖水库,全力完成黑龙潭—天华山—红罩塘水库、黄龙寺龙潭—红罩塘水库连通工程,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持续打好红河、南盘江两大水系保护修复攻坚战。综合交通方面,完成投资3.4亿元,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停车场项目并投入使用。谋划717公里生命安全防护、52座新建桥梁、31座危桥改造项目。信息方面,新建130座5G基站,扩大5G信号覆盖范围;积极争取国家电信普及项目,力争解决农村偏远地区网络信号不畅问题;实施公路沿线4G网络升级改造和延伸工程,提高农村通信基础网络建设和综合利用水平。

  (七)倾心倾力社会民生事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断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扩增优质教育资源,不断缩小县域教育差距,整体提升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抓实教育重点工程建设,确保临安高级中学二期建成投用,稳步实施建民中学和建水五中学生宿舍、青龙小学篮球场等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法治教育,管好用好专门学校,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提升城乡低保、养老、医保等工作水平。持续加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力度,统筹抓好财政金融、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风险防控,全力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建成康医养教一体化康复中心、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建水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妇幼保健院综合业务用房、北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综合楼等民生项目,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进一步做好双拥、信访、文史、地方志、科普、地震、气象、红十字等工作,切实保障现役和退役军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改革创新。

  (八)持之以恒提升政府效能

  新一届人民政府将牢记初心使命,勇挑重担,不负厚望,努力在新征程上开新局、创新绩。一是思想大解放。以扎实开展“担当实干 争先跨越”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七论七破七提升”,着力破除知行脱节、思路狭窄、守摊意识、固步自封、常规思维、精神懈怠、主观随意,力求找准建水发展之痛,找实发展之策,找出发展之变,以思想之变推动工作见行见效,推动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实。二是作风大转变。坚持把纪律和作风建设贯穿全面从严治党始终,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纪律的长效管理机制,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败,根治“庸懒散浮拖”作风顽疾,着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良好政治生态。三是工作大推进。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以钉钉子精神抓实“最后一公里”,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推动实施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帮助市场主体纾困激发活力。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主动想事、谋事、干事,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任务,亲自推动、亲自协调、亲自督促检查,全程紧盯不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前列。

  民有所忧,我们念之;民有所盼,我们行之。2022年,我们将新办十件重点惠民实事:1.建成建水青云小学、迁建建水三小,力破城区“入学难”问题。2.启动岔科—盘江30公里“四改三”公路项目建设,完成100公里进村道路硬化工程,解决农村“行路难”问题。3.启动建水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解决生活垃圾“处置难”问题。4.提升改造新政务中心,打造智慧化政务服务,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5.实施黑龙潭—县城提水工程,启动建水第二自来水厂建设,扭转供水“保障难”问题。6.新增10条以上校园公交专线,缓解城区学生“接送难”问题。7.全面启动不动产遗留问题整治行动,解决问题小区“办证难”问题。8.新增婴幼儿托位数400个,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解决“入托难”问题。9.启动新增高压布点35千伏甸尾变、110千伏丰泰变等农村电网项目,投资1.2亿元实施城乡配网提升改造工程,破解农村用电“卡脖子”问题。10.打通广慈路剩余900米断头路,启动沙拉河韩家片区综合治理,解决新老城区交通“肠梗阻”问题。这是对全县人民的郑重承诺,必须高水平、高质量办好。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关心支持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跑好“接力赛”、书写新胜利,交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答卷!

  注释:

  1.“三个示范区”:即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3.“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即农民专业合作社绑定农户、龙头企业绑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

  4.“5+4”现代产业体系:“5”即先进制造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业、紫陶产业、现代服务业等5个百亿级产业;“4”即大健康、数字经济、绿色矿产及新材料、绿色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等4个十亿级产业。

  5.“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挖掘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有特色、价值高、影响力大的拳头产品,培育成一县、一村的主导产业,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建设,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

  6.“一核四区”工业园区:“一核”即紫陶文化创意园、紫陶文化主题街、紫陶小镇、碗窑古村、碗窑新村、龙窑生态城,是集生态、文化、休闲和旅游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聚集区;“四区”即羊街新兴工业园区、青云轻工业园区、南营寨传统工业园区、放马坪片区。

  7.新“十大院落”:即尚院、四尘缘、杏园、祁氏别墅、营长府、沁芳馆、致远院、月映兰香、雅兰居、春泽园。

  8.“一城四区、四湖三河”:一城即建水古城,四区即临安新区、北部行政居住片区、东北部高铁新城及工业园区、南部职教片区;四湖即驻月湖、小桂湖、广慈湖、五龙湖,三河即泸江河、象冲河、沙拉河。

  9.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是公安部决定命名的先进公安派出所,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忠实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10.“六稳”“六保”:“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1.“331”工作模式:“3”即农户申报、村级监测员监测、县级部门筛查的三级预警;“3”即村、乡、县三级分类核查;“1”即行业部门逐户分析研判,制定帮扶措施并指导乡镇抓好落实,全程监管一抓到底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

  12.“5+5+N”:“5”即对符合贷款条件且有贷款意愿的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提供5万元(含)以下的政策性财政贴息贷款;“5”即在此基础上对确有需要且具备还款能力的申贷户,予以最高5万元(含)以内的政策性追加非财政贴息贷款;“N”即在办理“5+5”政策性贷款后,对于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部分群众,由承贷银行对其中生产经营发展较好、资金需求较大且具备还款能力的申贷户,配套推出上限20万元的非政策性追加商业贷款。

  13.高速公路“一纵一横”:“一纵”即通建高速—建(个)元高速,“一横”即天猴高速。

  14.“五大中心”:即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

  15.“四权一廉”:“四权”即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权、经济监督权,“一廉”即廉洁自律。

  16.“13568”工作思路:“1”即聚焦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经济总量达到4200亿元以上,力争比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3”即建成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5”即形成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南部振兴、沿边开放、廊带联动“五大布局”;“6”即实现经济发展、城乡区域融合、沿边开放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生福祉改善、边疆治理效能“六个新突破”;“8”即抓牢抓实高质量建成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高质量建成沿边开放示范区、高质量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高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提速提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红河美丽秀美山川、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八项重点工作”。

  17.“多维融入、两城协同、三产融合、城乡共兴”工作思路:“多维融入”即紧扣国家和省、州重大发展战略,坚持以空间融入、拉动产业融入,促进文化交融、要素流动,实现以融促进的目标,加快实施四向拓展、多维开放合作,融入滇中城市群、滇南中心城市群、红河谷开发开放带和滇越、滇缅经济走廊,精准融入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等“三大平台”,促进内外贸易和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两城协同”即围绕建水石屏“一湖两城”和“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建设,以联动发展为主题,以古城保护、新区建设、沿线开发为重点,深化合作路径、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交通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产业发展优势互补、公共服务对等共享,带动建水与石屏连接带上的各个节点连点成线、串联发展、延伸发展,实现两城协同;“三产融合”即充分发挥建水规模农业、绿色工业和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围绕我县“5+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在发展中促进融合、融合中凸显特色的理念,促进三次产业之间优化重组、整合集成、交叉互渗,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范围不断拓展、产业功能不断增多、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发展方式不断创新,持续生成新业态、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新空间布局;“城乡共兴”即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总基调,聚焦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两个行动”,加快城市补短板、提品质步伐,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部分产业向农村转移,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特色突出的城乡发展格局,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城乡共兴。

  18.省委“一二三”行动:“一”即全面推进“一县一业”,找准主导产业,大力培育龙头,严格落实淘汰机制,以一业突破为百业示范;“二”即抓住种子、电商“两端”,做强农业“头”和“尾”;“三”即加快推进农业生产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围绕10大产业大力提升设施化水平,聚焦产业和区域推动农业绿色有机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融合。

  19.省委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百”即建设100个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千”即建设1000个乡村风貌特色化、产业发展专业化、生活品质现代化的精品示范村,“万”即建设10000个生活富裕、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

  20.“一带一片两山”:“一带”即泸江河经济开发带,“一片”即石屏大型灌区涉及的建水片区,“两山”即北部山区和南部山区。

  21.“三线一单”:“三线”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一单”即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2.“一水两污”:“一水”即乡镇供水处理工程,“两污”即污水处理工程和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23.“七改三清”:“七改”即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三清”即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

  24.“多维融入、四向联动”:即按照州内—省内—国内—国际等空间层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融入滇中城市群、滇南中心城市群,向北经通海、华宁融入昆明“两小时经济圈”,向东经弥勒和个开蒙连通两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向南经元阳连接红河谷经济带、融入河口金平等沿边开放经济带,向西经石屏联通泛亚铁路中线、融入中老泰(昆曼)经济走廊,整体构建“多维融入”开放发展局面。

  25.“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6.“三生同步”“三产融合”“三位一体”:“三生同步”即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三产融合”即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三位一体”即农业、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