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17-09290
信息分类
政府文件;政府工作报告
主题分类
政民综合
发布机构
文号
发布日期
2017-07-28
信息名称
2016年建水县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建水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

  政协建水县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建水县人民政府县长 钱桂芹

  (2016年1月10日)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建水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砥砺奋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

  五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及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圆满实现“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2015年县域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加62.1亿元、年均增长12.44%,三次产业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5%、17.8%、10.1%,比重调整为22.5:37.6:39.9。五年累计实现一般公共财政总收入61.27亿元、年均增长14.7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21亿元、年均增长18.65%,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2.18亿元、年均增长18.2%。五年完成规上固定资产投资608.4亿元、年均增长33.8%;招商引资协议总投资1053.59亿元,比“十一五”增加904.6亿元。2015年,实现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1.9亿元、贷款余额89.3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520元、10374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07.9%、118.9%、92.1%、104.6%。

  过去的五年,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型工业稳健推进的五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一园五区”空间布局逐步形成,规划面积增至30.71平方公里。羊街片区供水、500千伏惠历变、220千伏临安变、110千伏羊街变建成使用,铁路专线、工业大道建成通车。青云片区供水、10千伏电力专线、轻工业大道建成运行。园区聚集带动作用不断显现。入驻项目45个,50万吨锰系合金、68万吨铝资源加工、60万吨碳素阳极等骨干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全县工业总产值、规上企业增加值比2010年分别增加99.42亿元、13.57亿元。工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招商引资工业项目106个、协议总投资754.53亿元、省外到位资金68.82亿元、利用外资1249万美元。先后引进了汽车铝轮毂、太阳能及风能发电、婴幼儿羊奶粉、铝合金等转型升级项目。

  过去的五年,是高原特色示范带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五年。示范区建设快速推进。全县累计流转土地20.2万亩。示范区流转土地8.6万亩、完成投资19.2亿元、建成项目26个,农牧业总产值达34亿元。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同2010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加23.3亿元,粮食、蔬菜、水果产量分别增加4.99万吨、22.73万吨、11.72万吨,产值分别增加1.2亿元、2.6亿元、3.6亿元;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分别增加2.78万吨、1.64万吨、1.94万吨,畜牧业产值增加13亿元,是“十一五”的2倍。发展农业龙头企业5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43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1.96万亩,出口创汇1.7亿美元。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累计安排扶持资金1.22亿元,兑现各类强农惠农补贴2.3亿元,投资14.91亿元建成3.6万件水利工程,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18.22万亩,实施土地治理等项目12个、新增耕地2.41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8.6万亩,白家田水库、大田水库、跃进水库引水工程等重点水利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过去的五年,是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第三产业快速提升的五年。古城保护恢复全面推进。启动古城国家5A级景区规划建设,小桂湖、迎晖路等15个古城风貌恢复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29亿元,完成学政考棚、天君庙片区风貌保护与恢复。朱家花园、团山村申报为国家4A级景区,朱家花园、团山民居建筑群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新房等23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建水列为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示范区。紫陶产业发展成绩显著。《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紫陶产业发展条例》颁布实施,“中国名陶之乡”荣誉称号通过复评,“建水紫陶”申报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旅游示范带动成效明显。现代旅游一体化格局日趋成熟,餐饮、住宿、商务等服务产业迅速发展,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660.1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3.59亿元,分别是“十一五”的2.07倍、3.3倍。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宜居环境持续改善的五年。综合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玉蒙铁路建水段建成运营,国道323线建水过境公路改造完工通车。累计投资24.79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61公里,公路总里程达2200.49公里,比“十一五”增加55.69公里。城乡统筹建设不断提速。累计投资4.5亿元建成市政工程97项,城市道路达84.44公里、建成区面积1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46%,分别比“十一五”末增加32.44公里、5.4平方公里、提高10.6个百分点,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34.5平方米。整合资金23.31亿元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完成做特民居14450户、做美村庄59个、做优集镇3个。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全面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县建设,圆满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建成日处理2.5万吨污水处理厂和城区环境空气自动检测站。投入林业生态建设资金1.7亿元,完成营造林70.28万亩。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乡镇1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2个、省级卫生乡镇5个。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保障提质扩面的五年。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累计投入资金31.93亿元发展教育事业,新建校舍16.48万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33.11万平方米。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考高考成绩保持州内领先。卫生计生工作稳步推进。累计投入资金14.56亿元发展卫生计生事业,卫计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创建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新农合参合人数增加2.8万人,累计报销医药费7.1亿元,受益群众540.65万人次,发放“奖优免补”资金2403.4万元、惠及12.2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由6.4‰降至5.3‰。文体建设力度加大。完成建水体育运动中心项目建设,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70个。非遗保护和朝阳楼、天缘桥等文保单位修缮保护完成投资4267万元。铓鼓舞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水小调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生保障持续增强。公共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93.6亿元,是“十一五”的3.07倍。发放低保、五保、救灾等民生资金3.99亿元,各种社会保险、就业补助等惠民资金13.8亿元,分别是“十一五”的4倍、1.5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51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增长13.9%。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222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3个,涉及资金1.01亿元,投放扶贫到户贷款2.79亿元。累计投入资金7.45亿元,建设公租房7772套、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7200户。药品安全示范县通过省级验收。保密、统计、科技、人防、移民、残联、地方志、老龄、气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红十字会、国防教育、防震减灾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过去的五年,是民主法治日趋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五年。依法治县持续推进。完成“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县目标任务,巩固“全国法治先进县”创建成果。调处各类纠纷6.15万件、成功率97%。推进信访制度改革,受理办理程序不断规范,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社会治理不断强化。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力推进反恐怖、反邪教工作,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安全生产态势平稳,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等活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不断加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行政行为更加公开透明。

  这五年,建水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工业园区、生物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培育铝产业园区;建水成为云南省首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酸石榴、草芽、小米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创建“云临”“天第”等省级著名商标、“和源”中国驰名商标;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这些荣誉,增强了我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015年,我县债务偿还压力日益加大,资金缺口与建设量大的矛盾更加突出,面对“小三期叠加”(1)的困难局面,我们负重前行,开拓奋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创造赶超发展新优势,为推动建水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年,我们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实现县域生产总值125.2亿元、同比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213.3亿元、同比增长36.4%。完成一般公共财政总收入14.84亿元、同比增长6.3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11.3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53亿元、同比增长14.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亿元、同比增长11.5%;招商引资项目80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82亿元、外资700万美元,同比增长21.99%、16.7%。

  这一年,我们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不燃保温绝热材料、铝用再生电解质生产线、15万吨蔬菜深加工等项目进展顺利,南庄光伏实现并网发电9000万千瓦·时,七棵树风电、下海尾光伏等新能源项目顺利推进。实现工业总产值153.95亿元、同比增长11.79%。

  这一年,我们全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累计种植水果9.5万亩、蔬菜8万亩,全县粮食、蔬菜、水果种植面积分别达69.25万亩、31.85万亩、28.22万亩。收购烟叶18.35万担,实现烟农收入2.72亿元。启动5.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等水利工程和曲江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火车北站农产品物流园区投入试运营。实现农业总产值47.8亿元、同比增长4.1%。

  这一年,我们全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投资3870万元完成“十大院落”(2)修缮保护,临安府衙等九大古城传统风貌保护与恢复项目(3)完成投资5.93亿元,其中文献名邦坊已完成建设。团山、新房、碗窑村提质工程有序推进,米轨观光列车正式开通。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建水孔子文化节暨首届紫陶文化旅游节。紫陶文化创意园累计完成投资1.47亿元,登记注册紫陶企业和个体户533户,“火宝”“贝山”“陶茶居”等成为云南省著名商标,紫陶产业产值达9亿元。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48.91万人次、同比增长20.4%,实现旅游总收入27.06亿元、同比增长15.96%。

  这一年,我们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启动撤县设市工作。青山路等15个市政工程有序推进,“一水两污”(4)、污水再生水利用和污水处理厂管网完善、垃圾中转站转运系统等工程完成投资4332万元。整合资金7.44亿元继续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做特民居4050户、做美村庄19个、做优集镇1个。完成营造林8.93万亩、退耕还林2.47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3.97万亩。

  这一年,我们全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深入实施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投入资金7.4亿元实施教育项目20个。获“红烟桃李奖”人数、600分以上人数、一本上线人数、本科上线人数均居全州第一。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得到巩固,新农合参合群众报销医药费2亿元。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单独二孩政策顺利实施。发放社会保险等惠民资金3.8亿元,低保、移民扶持、五保供养、优抚等救助资金9503.6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4.05%。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3970户,建成公租房1200套。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进展顺利。“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全面启动。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社会各界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协商率为100%、满意率为98.44%。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试点工作,扎实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得到增强。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五年的发展令人鼓舞、成就来之不易。五年来,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应对种种挑战,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离不开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县人民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和辛勤劳动。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级干部,向驻建部队和省州属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建水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水平偏低,创新发展动力不足,转方式调结构压力较大。二是“小三期叠加”导致资金缺口与建设量大的矛盾日益突出,改革投融资体制亟需加快。三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运行潜在风险增多,工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四是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相对滞后,与广大人民群众需求还有不小差距。五是税源结构单一,财政增长缓慢,刚性支出不断加大,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面对机遇与挑战交织的新形势,我们必须敏锐把握发展趋势,奋力完成历史赋予的艰巨任务。

  二、开拓奋进,“十三五”在州内率先全面建成小康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五年。中央对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科学研判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我县“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着力点指明了方向。国家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云南省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全州“全面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努力建成全省面向东盟开放的重要交通枢纽,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州排头兵”战略部署的强势推进,为我县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经过历年发展积累,我县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产业支撑不断强化,基础设施持续夯实,民生福祉日益增强,发展局面协调稳定,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一定能够再创辉煌,一定能够率先在州内实现全面小康。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5)为引领,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省州重大战略,坚持创新发展,建设转型升级发展新空间;坚持协调发展,建设文产城融合发展新高地;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可持续发展新平台;坚持开放发展,建设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新节点;坚持共享发展,建设上善建水新家园,确保与全省同步在州内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三次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调整为20:37:43。农村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11%以上。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年均增长8%左右。

  “十三五”期间要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 

  全力推进改革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和强大动力。加快产业发展体制改革,推动产业创新。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创新新型工业化发展体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全现代服务业发展体制,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所有制结构改革,推动企业创新。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民营企业投资方向进行指导和综合协调,降低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市场体制改革,推动市场创新。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建立公平竞争保障机制,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推动产品创新。认真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及生产性服务业科研发展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造更多“建水制造”品牌。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金融创新。积极探索组建村镇银行、小贷公司、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拓展保险、信托、担保等非银行金融服务空间;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重大项目、重点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县域经济建设。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推动管理创新。扎实推进行政区划改革和撤县设市,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提高政府效能,进一步完善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夯实基础,提升发展保障 

  以全省“五网”建设5年大会战为契机,积极争取,主动作为,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制约发展瓶颈。建设安全高效的水资源网。以保障城乡饮水安全、稳定农业发展为重点,有序推进中小型水库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及防洪、中小河流治理,配合做好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建设高速通畅的综合交通网。加快国道245线通海至建水至元阳公路改扩建。力争启动建水至元阳、建水至开远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建水至弥勒、建水(东山)至华宁(华溪)高速公路纳入规划,积极推进建水通用(勤)机场、滇南中心城市群有轨电车及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三大战略通道”(6)、“三纵四横”公路网(7)、“米字型”综合交通体系(8)、“八出县”大交通格局(9)建设绿色低碳的能源保障网。以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和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抓好光伏电站、风力发电、煤炭生产线改扩建、110千伏丰泰、放马坪变电工程建设,推进中石化、中石油输油(气)管道配套设施和支线建设,构建县内成品油稳定储运体系。建设智慧共享的信息网。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依托“互联网+”行动计划,实现互联网与三次产业有机融合,做好“智慧建水”建设。建设快捷联通的物流网。以推进物流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为重点,加快发展公路、铁路多式联运,构建畅通、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三)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空间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构建以高原特色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体系。全力推进示范区建设,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种植布局优化、科学技术提升,继续抓好烤烟产业和粮食生产,重点推进蔬菜、水果、牲畜、中药材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培育壮大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完善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以休闲体验为主的农业旅游体系,形成生产加工、体验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绿色农业产业化格局。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先导的现代工业体系。以产业园区为平台,围绕“高端化、终端化、轻型化、特色化、园区化”,打造冶金深加工、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陶瓷文化产业三大产业板块,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企业集聚。大力发展冶金建材、物流仓储产业,做大做优铝制品深加工产业,建成省内知名铝产品特色园区。引进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龙头企业,做强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发展壮大陶瓷文化产业。构建以古城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挖掘建水文化底蕴,加快创建古城国家5A级景区,推动建水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依托旅游产业,促进餐饮、特色住宿、商贸等传统服务业提质增效,发展以文化旅游为主,健康养生、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多产业相融合的现代旅游服务业。构建以“千年建水紫陶”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建设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出台鼓励和支持紫陶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紫陶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力度,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探索引进动漫、3D打印、智能机器人制造等新型产业,以紫陶产业创意为核心,打造具有建水文化特色的集创意设计、研发制作、交易展览、交流培训等综合功能的创意设计文化产业园区。构建以滇中城市经济圈新节点为目标的双向开放格局。坚持面向国际开放与扩大国内合作并重的“双向开放”战略,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大力发展面向东南亚的农产品基地、国际金融服务业、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对外科技与人文交流。

  (四)优化布局,统筹发展城乡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文产城融合做强临安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文化遗产,以文旅深度融合为核心,整合临安古城、紫陶文化、团山古村等资源,全力打好古城传统风貌保护与恢复攻坚战。通过临安古城示范带动,打造一批县域中心城镇。积极推进旅游特色产业镇、现代农庄建设,将建水建成文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城市。夯实基础做优集镇以市政道路、垃圾处理、污水利用、给排水为重点,实施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配套提升和完善城镇功能,着力打造曲江、南庄、官厅、面甸等一批重点集镇。城乡互动做美乡村。做好县域村庄整治布点专项规划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以中心村为重点,继续推进“美丽家园”建设;以特色村寨和传统村落为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民居。绿色发展做实生态。大力发展光伏、风力发电等绿色能源,加强生态保护,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城乡环境整治,到2020年建成生态示范村和生态家园300个以上,打造一批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构建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生态建水。

  (五)脱贫攻坚,促进发展平衡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全县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抓好区域脱贫攻坚。以普雄、盘江、利民三个贫困乡为主战场,统筹全县脱贫工作,重点推进村级道路建设、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脱贫、教育脱贫、卫生计生、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等重点工程建设,促进区域整体脱贫。力争建设安置房4000套,新建和铺设饮水管网230公里,新建迁入点道路360公里,架设通电线路216公里,变压器50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面积达5.8万平方米,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太阳能热水器3800套,新建垃圾池109个。全面实施六个精准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着力实施脱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脱贫”,通过发展产业脱贫29800人、易地搬迁脱贫1599人、生态补偿脱贫2349人、发展教育脱贫3000人、社会保障兜底11000人,确保到2020年,实现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4年翻一番,3个贫困乡、28个贫困行政村、482个贫困村民小组全部摘帽,13285户贫困农户4774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突出抓好脱贫机制创新。完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集中到重点区域开展服务机制,建立财政脱贫资金竞争性分配、贫困乡摘帽退出激励和约束机制,健全各方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机制,鼓励驻建企业、部队等单位参与脱贫开发,促进精准脱贫政策与金融政策有效衔接。

  (六)民生为本,共享发展成果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多元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扩规提质普通高中教育,扶持规范民办教育,拓展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积极申办紫陶学院。加快发展科技事业,以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水平,实施好文化建设“1046”春天工程(10)、全民健身工程,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健康建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速“互联网+医疗”应用,探索医疗与养老服务新模式。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着力提升保障水平。加快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和服务设施建设,积极促进就业创业。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防灾减灾救灾等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好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居工程,持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七)厉行法治,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积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创新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机制,继续巩固“全国法治先进县”创建成果。抓实信访工作,引导群众依法逐级信访。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防暴恐案(事)件,提高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矛盾和问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全力建设民主法治政府。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落实各项决议和决定。支持县政协参政议政,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坚持依法行政,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政府行政决策机制,严格重大事项决策程序。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和“为官不为”,不断提升行政效率。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三、克难攻坚,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在新起点上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起步之年。201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建议为:县域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长5%以上,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农村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

  2016年要突出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突出深化改革,破除机制障碍 

  协调推进各项改革,促使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房屋等产权的确权登记工作,依托银行、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机构促进农民自有产权的抵押、担保、流转。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提升县城及各中心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加快撤县设市工作,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力争完成1个撤乡设镇和11个撤村设居。抓好财税体制改革。严格执行预算法,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妥善处理政府债务风险。认真清理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推进“营改增”工作。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多形式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加大简政放权改革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和落实好上级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做好项目核准网上并联办理工作。做好其他改革工作。完成县级公务用车改革任务,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继续推进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社会领域改革。

  (二)突出强基固本,增强发展后劲 

  围绕投资重点,优化投资结构,争取和推进一批添后劲利长远的工程项目。抓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羊街片区完成排洪系统、标准厂房配套工程,实现铝产业园区道路建成通车,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固废矿渣尾矿库、污水处理厂、日供水2000吨自来水厂;青云片区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支线连接道路,启动110千伏丰泰变电站前期工作。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启动曲江河河道治理,实施好跃进水库引水工程、大田水库等在建项目。完成苏租水库、泸江河建水段治理工程等19件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抓好交通设施建设。组织好罗卜甸等22条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全面完成安边哨等16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推进县城一级客运站建设;争取200公里建制村通畅工程立项、建水至元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进入国家高速公路网。抓好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支持,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力争更多资金投入信息、能源、城乡建设、社会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增强发展活力。

  (三)突出旅游带动,做大第三产业 

  以打造“两个千年”名片为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引领带动第三产业提质增效。抓好古城保护恢复。完成《临安古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综合提升方案》《临安古城修建性详细规划》《临安古城业态策划》等规划编制报审工作。完成临安府衙、武庙、玉皇阁、城隍庙恢复重建主体工程,重点推进崇正书院、指林寺传统风貌保护与恢复等项目建设。发展壮大紫陶产业。完成《建水县紫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加强陶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搭建建水紫陶展示平台,营造“中国紫陶之都”文化氛围。启动建水紫陶历史文化脉络梳理和紫陶博物馆申报前期工作。推进紫陶文化创意园建设,启动龙窑生态城规划建设,加快文化内涵填充。在传统制陶工艺流程中引入智能工艺,推动工艺品制作等产业快速发展。整合优惠政策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培育一批名企、名师。加快旅游产业升级。完成碗窑村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启动老火车站、朱家花园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北正街、桂林街等四条历史街区综合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宾馆酒店、停车场、信息网络平台等配套设施,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旅游接待综合水平。启动“智慧建水”旅游营销系统建设,通过组织参加营销推介、举办孔子文化节等活动提高建水旅游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深入挖掘紫陶、儒家、居家、市井四大门类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十大院落”运营模式,不断提升碗窑村旅游品质,创新紫陶街经营模式,提高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创意水平,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文化旅游业为引领,加快互联网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巩固提升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居家养老、金融商贸等产业,持续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四)突出创新驱动,做强工业经济 

  以园区建设为平台,继续推进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拓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鼓励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传统支柱产业。改造提升冶金及深加工产业。力争婴幼儿羊奶粉、15万吨蔬菜深加工、320万只汽车铝轮毂、马腾公司铝合金项目建成投产。实施好“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兴能源产业。继续推进风力和光伏发电项目,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农产品加工业及陶瓷产品加工业。力争七棵树风能、下海尾光伏并网发电,加快推进青龙光伏、蚂蚁山风电项目建设。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以铝资源和农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引进以铝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行业,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培育增长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五)突出高原特色,发展现代农业 

  全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稳步推进改革创新。实施好曲江、南庄、面甸示范区乡镇和甸尾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试点工作,推动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力争全县土地流转面积21万亩、示范区土地流转面积8.8万亩。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达53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255个。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种植粮食69.5万亩、蔬菜35.9万亩、水果28.5万亩,实现肉类产量16.3万吨、禽蛋产量3.1万吨,力争实现畜牧业产值27.68亿元。抓好曲江、南庄物流园区和乡村农业冷链冷库、农产品批发交易设施建设,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大20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投入力度,总结推广南庄片区水利改革试点经验,启动南庄、面甸片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和示范区2条道路建设,实施好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力争示范区果蔬种植面积17.8万亩,辐射带动全县种植50万亩。

  (六)突出生态文明,共创美丽家园 

  以建设生态建水为目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治理保护,持续改善城乡环境。做美乡村为美丽新家园筑牢基础。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力争创建1个省级卫生乡镇和3个省级卫生村。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完成14个传统村落保护与修缮任务,继续推进第四批传统村落申报评审。做强城镇为美丽新家园拓宽平台。启动世行交通项目和建水农产品综合市场建设,推进翠屏路等10个市政工程建设,新增城市道路3.55公里。实施好建水古城传统风貌保护恢复暨景区建设、“一水两污”PPP(11)项目,全力推进青山路异地安置一期建设,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970户、保障性住房600套。做好国家卫生县城复检工作,强化综合执法,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做优环境为美丽新家园增添色彩。实施好沙拉河、泸江河流域防洪暨水生态治理。加强排污企业环境监管,确保主要污染物均控制在州政府下达目标内。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完成西庄国家级生态文明乡镇、青龙等5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及南庄全部行政村州级生态文明村创建。不断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实现年度节能减排目标。着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建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各1个,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5000亩、防护林5000亩,新植油茶1万亩。 

  (七)突出精准施策,打响脱贫战役 

  整合一切力量,精准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加强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建立精准脱贫台账,严格执行政策标准和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建档立卡公平公正。拓宽脱贫资金筹集渠道。实行专项脱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使用,加大财政资金、政策性脱贫资金投入,增加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放优惠利率脱贫贷款规模,力争投放脱贫到户贷款5000万元、财政贴息250万元。实施五个一批精准脱贫。“发展产业脱贫一批”力争扶持引导种植农林作物42万亩,养殖生猪6.3万头、肉牛6000头、肉羊3万只、家禽50万羽。“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力争完善人畜饮水管网110公里,新建水窖4500立方米,完成退耕还林2300亩。“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继续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完成第一批23个搬迁点1794户易地搬迁任务,力争新建改建通村公路112公里、硬化村内道路60公里;架设输电线路54公里,装设变压器18台;改造农村危房3010户。“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力争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9000平方米、卫生室900平方米、科技文化活动室20000平方米、公共场所23个;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培训8000人次,改善贫困乡教育环境。“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力争投入4000万元保障好农村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生活。完善贫困退出约束机制。制定评估验收办法,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落实中央和省州贫困乡镇退出政策,确保完成脱贫任务。

  (八)突出民生福祉,建设上善建水 

  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补齐民生“短板”,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着力抓好清远幼儿园、建水四小教学楼、实验中学三期等项目建设,完成朝阳楼等文保单位消防、防雷、保护设施项目建设和博物馆陈列布展,争取在新城区建图书馆分馆,推动文化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认真贯彻《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做好《临安府志》等四部旧志和《建水文物志》编撰出版工作,力争完成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巩固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果,健全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精准解读人口计生新政策,稳步发展人口计生事业。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等人群就业工作,实现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10个。统筹抓好医保、城乡养老、城乡低保等工作,不断扩大社会保险保障覆盖面,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完成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抓实社会治理创新。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做好新一轮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规划,提升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水平。落实信访属地管理责任,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规范民族宗教事务管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暴恐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制度,抓好非煤矿山转型升级和尾矿库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继续保持安全生产态势平稳。认真做好保密、统计、人防、移民、残联、气象、外事侨务、红十字会、国防教育、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

  (九)突出职能转变,提升行政效率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高效廉洁政府。严格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发挥审计、监察职能,加快推进综合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法治教育培训,提高行政主体推动改革、行政决策、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依法行政水平。强化创新管理,加快高效政府建设。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行政机构和行政程序改革,不断改善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加强协商民主建设,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坚持廉政强身,加快廉洁政府建设。巩固“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成果,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强化规矩意识、纪律意识,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加大对“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的治理力度。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严惩一切腐败行为。狠抓贯彻落实,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从减少审批向放权、监管、服务并重转变。积极推进“三证合一”,实现“一照一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打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回首“十二五”,辉煌成就已成过往;放眼“十三五”,崭新篇章亟待开启。让我们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坚定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共识,增强发展动力,科学研判、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创新实干,为率先在全省县域经济中争先进位、率先在全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注释:

  (1)“小三期叠加”:特指建水县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期、产业转型升级期、债务偿还高峰期,有别于国家现阶段的经济特征“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2)“十大院落”:爱莲轩(太史巷)、宝树堂(谢家大院)、别院(卷硐街12号)、崇文斋(永宁街23号)、苦地(卷硐街72号)、纳楼部落(永宁街77号)、琴鹤堂(太和元气坊旁)、四知堂(城隍庙街6号)、永宁居(永宁街55号)、竹叶轩(书院街53号)。

  (3)九大古城传统风貌保护与恢复项目:临安府衙恢复重建项目、朱家花园片区恢复重建项目、武庙恢复重建项目、玉皇阁修缮项目、指林寺恢复修缮项目、龙井传统集市恢复项目、迎晖路传统风貌保护与恢复项目、文献名邦坊项目、北城门项目。

  (4)“一水两污”: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

  (5)“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6)“三大战略通道”:南北大通道(元阳—建水—通海)、东西大通道(鸡街—建水—石屏)、两江走廊大通道([元江]—石屏牛街—青龙—建水—岔科—开远小龙潭、弥勒巡检司[南盘江])。

  (7)“三纵四横”公路网:“三纵”即曲江—官厅公路、国道245线通海—建水—元阳公路、华宁盘溪—个旧贾沙公路;“四横”即官厅—普雄公路、国道323线石屏—个旧鸡街公路、石屏龙朋—开远小龙潭公路、通海高大—弥勒巡检司公路。

  (8)“米字型”综合交通体系:依托南北大通道形成“米”字的“ | ”、东西大通道形成“米”字的“—”、两江走廊大通道形成“米”字的“ / ”、建水县城分别到甸尾(可连石屏县龙朋镇)及普雄(可连个旧市乍甸镇)的县乡道路形成“米”字的“ \ ”。

  (9)“八出县”大交通格局:通过“米字型”综合交通体系形成的建水连接通海、元阳、个旧(鸡街)、石屏、红河(元江)、开远、弥勒(巡检司)、华宁(华溪)等地的外出通道。

  (10)“1046”春天工程:是指红河州文化建设“1046”春天工程,包括“十大文化工程、四大文化节庆活动、六大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十大文化工程”包括哈尼梯田文化保护工程、建水古城保护恢复工程、滇越铁路保护开发工程、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民族民间工艺传承开发工程、重点传统村落保护恢复工程、红河歌舞精品工程、红河文库建设工程、文艺人才队伍培养工程、对外文化交流工程;“四大文化节庆活动”包括红河文化艺术节、哈尼长街宴民族节、阿细跳月民族节、苗族花山节;“六大文化产业园”包括元阳哈尼文化产业园、建水紫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弥勒阿细文化产业园、个旧锡文化创意园、蒙自过桥米线文化产业园、工业遗产文化产业园。

  (11)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的关系。